翻新时间:2023-08-21
《访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
2.
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教学设计
一、引入质疑
1展示有关兰花的绘画作品和实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展示有关描写兰花的诗词,让学生朗读。并思考各诗句着重体现了兰花的什么特点。
2谈话:兰花形态绰约多姿,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3揭题质疑。如:为什么用“访兰”而不用“赏兰”?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二、初读知意
1朗读课文。
2文章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请分别给这三部分拟上标题。然后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作者笔下,兰花有怎样的引人之处?请把有关描写兰花的语句勾画出来。
侧面描写——家兰:“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正面描写——野兰:“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三、重点研读
1读“我”与父亲在访兰过程中的对话。说说从这一段对话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讨论后交流。
3重点讨论几个问题。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
(2)“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
(3)“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4说说自己对“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这句话的理解。
四、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2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或感受,谈谈自己今后要做怎样的一个人。
五、背诵
参考资料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花中四君子,梅,冷香四溢,清韵高洁;兰,幽香清远,神静韵高;竹,坚劲挺拔,傲岸坚贞;菊,凌霜自得,潇洒恣肆。所以梅、兰、竹、菊同有花中“君子”之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闪电
- 属于海洋的气质
- 早恋,青春的舞曲
- 翱翔在13岁的天空
- 缅怀革命先烈,学做星海高尚人
- 蝴蝶
- 老照片的故事
- 花堪折,月如斯
- 生活中的友谊
- 快乐——平平淡淡也是真
- 心中有把伞
- 随感
- 一个城市人的搬迁
- 伸伸手,伸出信赖
- 向朝阳挥手
- 陈行之思想小品辑录
- 周仁不仁 2015年2期
- 开发“人口”资源
- 与民以便 2015年2期
- 人该有上上善
- 孔雀的“选择性”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三言两语(F)
- 哪吒那孩子
- 不是谁都能做好一条狗
- 成绩单后面的信
- 泡药酒,话人生
- 杂议“鼓掌”
- 真迷信,假信仰
- 治统的大肠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解析:《鲁迅自传》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解析:《白鹅》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鹤群》
-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海淀区2010-2011学年度初三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 《咏梅》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 教案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蟋蟀在时报广场》课文全解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口技》
- 沐浴改革,正视挑战 教案教学设计
- 将心比心 教案教学设计
- 2011年中考优秀作文素材:《禁不住的泪》
- 万年牢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