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30
《天窗》教材理解
教材简析
课文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时间虽已较远,但内容通俗,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
课文叙述的是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他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强烈愿望。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可以说,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全文分三个部分。1~2段,写天窗的来历。3~6段,写小小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7~8段写从天窗的神奇,悟出的深刻人生哲理。
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本文,要注意通过情景创设来增加学生的感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同时借助语言训练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教师可抓住文章的难点: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在解决难点时,教师先让学生充分质疑,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孩子看到什么,想象到什么”的句子,再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启发,帮助解疑。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天窗”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的认识由抽象变为具体,使难点化难为易。特别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建议本课教学用1课时。
解读与提示
课题:在初读课文后可结合课题质疑:什么是天窗?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
第1~2段:主要写了天窗的来历。“于是”在段中起到过渡作用。
第3~6段:写小小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可以先让学生勾画出自己从天窗中看到的和由此想到的语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3段中,“慰藉”在字典里就是安慰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理解。
第4段:“卜落卜落”中“落”读轻声,写出了雨脚的声,更表现了孩子天真的心。“扫荡”一词带有作者浓厚的臆想色彩,也是理解整句话的关键点,通过这个词语,既将透过天窗所感受到的自然变化与从中所获的慰藉有机联系起来,又为以后的内容作了铺垫。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好好品味。
第5段:“休息”加上引号,表示是不情愿,被逼迫。
第6段:注意最后一句与整段的关系。
第7段:注意抓住“神奇”这一重点词,引导学生逐层理解。
第8段: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难点。可引导学生质疑:如:①“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②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然后联系课文,讨论交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蝴蝶
- 随感
- 早恋,青春的舞曲
- 伸伸手,伸出信赖
- 翱翔在13岁的天空
- 一个城市人的搬迁
- 缅怀革命先烈,学做星海高尚人
- 生活中的友谊
- 花堪折,月如斯
- 心中有把伞
- 快乐——平平淡淡也是真
- 属于海洋的气质
- 向朝阳挥手
- 老照片的故事
- 闪电
- 真迷信,假信仰
- 陈行之思想小品辑录
- 治统的大肠
- 开发“人口”资源
- 与民以便 2015年2期
- 哪吒那孩子
- 孔雀的“选择性”
- 不是谁都能做好一条狗
- 杂议“鼓掌”
- 人该有上上善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三言两语(F)
- 周仁不仁 2015年2期
- 成绩单后面的信
- 泡药酒,话人生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蟋蟀在时报广场》课文全解
-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
- 沐浴改革,正视挑战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鹤群》
- 万年牢 教案教学设计
- 2011年中考优秀作文素材:《禁不住的泪》
- 将心比心 教案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 教案教学设计
- 海淀区2010-2011学年度初三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解析:《白鹅》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解析:《鲁迅自传》
-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口技》
- 《咏梅》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