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7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小萝卜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和查阅的资料理解关键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萝卜头盼望解放、渴望自由的情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教师: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有关《红岩》、白公馆、小萝卜头等的录像。
学生:搜集有关《红岩》、白公馆、小萝卜头等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交流资料,激趣引入
1课前组织学生阅读小说《红岩》或观看电影《红岩》,搜集有关白公馆、渣滓洞、小萝卜头的资料,相互交流。
2引出小萝卜头的故事,唤起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做到正确、流利。
2从语境中抽象出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四、以图激情,朗读理解课文
1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自由朗读第1~5段。
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是什么身份?
出示重点句:他把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 教师出示小飞虫插图,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教师读第8段的第一句,相机出示小飞虫。
提问:孩子们认识它吗? 你觉得小飞虫对你来说是“新事物”吗?
小组里说说你平时捉到小飞虫是怎样对待它的?
过渡语:为什么小萝卜头觉得小飞虫是“新事物”呢?他又会怎样对待小飞虫呢?请同学们自读第6~12段。
3 教师让学生联系图画,朗读第6~12段。
提问:小萝卜头觉得小飞虫是“新事物”,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小萝卜头看到小飞虫后是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的?请把相关的词语、句子勾画出来。
出示重点词句,学生动作辅助,教师引导感悟小萝卜头的心情。
(1)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
(2)“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它。
(3)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
(4)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
(5)小萝卜头高兴地拍手叫道:“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指导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小萝卜头的内心感受。可比赛读,可齐读。4比较你和
小萝卜头对待小飞虫的态度,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拓展升华,启发教育
1小飞虫飞了,小萝卜头为什么那么高兴?联系上下文和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了”“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从中点拨,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处。(板书:向往自由)
2小萝卜头的愿望实现了吗?他为什么没能像小飞虫那样飞出去?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3想想小萝卜头对自由美好的向往,再想想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打算呢?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六、课后作业
1 抄写生字,词语。
2同学间互相交流了解到的“红岩”故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我与小萝卜头比童年”的演讲比赛。
附:板书设计
小萝卜头向往自由
插 图
(贴与图对应的重点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随风而逝
- 蓝色的回忆
- 雨后
- Why?
- 心情
- 我的妈妈
- 我想当服装设计师
- 和童年越走越远
- 开心点吧,秋天来了
- 水的启示
- 沁园春秦岭游
- 走过四季
- 童年趣事
- 秋叶遐想
-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 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科学内涵论析
- 论生态文明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融合
-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重在构建长效机制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 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新构建
- 关于建立大学生短期支教有效机制的探索
- 年轻的生命,不该身处寂寥
- 在“村改居”进程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 完善高职院校“双证融通”制度,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
- 县级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内在逻辑及运行机制
- 关于新时期做好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的思考
- 新时期企业团委工作的创新建设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从严治党要先行
- 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 简析我国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 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
- 《枣儿》教学设计
- 《变脸》教学设计
-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 《竹影》教学设计
-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 《口技》教学设计
- 《观舞记》教学设计
- 《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
- 《安塞腰鼓》教案
-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