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乐山大佛》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乐山大佛》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乐山大佛》教案

教学目的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4感知本文举例子、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乐山大佛的有关图片或教学挂图。

学生:我国著名风景名胜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先有着高超的技艺、非凡的创造力。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大足石刻、赵州桥……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产,是我们的骄傲。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乐山大佛的雄伟、神奇吧!(展示课件或图片,配音乐)

2教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理解“湍急”“波涛汹涌”“凛然”“智慧”。

2小组为单位,讨论不理解的词。

学生借助生字、词卡片,在四人小组中互教互学,巩固生字、词读音。

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检查反馈,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三段分别写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乐山大佛的来历

宏大的艺术珍品

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艺术珍品?什么是智慧与技艺的结晶?为什么说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学生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四、品味全文,体会情感

1略读课文第1段。

(1)教师可出示地图或画简笔画,让学生了解“岷江”的位置。联系全文理解“传说”是什么意思?90年是多少天?这么多日子的敲打,才形成了如此巨大的石佛,这说明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2精读第2~3段。

(1)默读第2段,边读边勾画出描写乐山大佛是宏大的艺术珍品的词句。

①交流感受,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表现大佛的宏大。

②重点体会“越是在江风呼叫、江水咆哮的时候,大佛越能显出它的威严,似乎天塌下来它都能擎得起”。引导学生

思考:

a.什么是“威严”?

b.从“似乎”一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c.从这句话的朗读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学生自由读——有感情地读——想象读。

④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体验、品读之后,总结:

是啊!大佛真的如作者感叹的那样“头顶蓝天,足踏大地”“凛然不可侵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引导学生带着深入的理解反复读,想象画面读,想象自己是作者,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对乐山大佛的赞美之情。

(2)过渡句: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①请生找出过渡句,引导学生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②请生用“不仅……也是……”说一句话。

③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a.引导学生抓住排水管道“既……又……”,结合句子理解“既……又……”。

b.请学生用“既……又……”说句话。

④教师有感情地描述,激发情感,学生朗诵。

多么神奇、威严的大佛,竟然有这么多的秘密!我们禁不住击掌叫好。多么巧妙的设计,多么伟大的工程,多么了不起的中国人民!让我们带着情感大声朗读吧!

⑤生自由朗读,注意有感情。

(3)如此宏大,如此神奇的大佛已经稳稳地坐在那儿一千多年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鼓励学生大胆畅谈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正确、美观、工整地书写生字,注意“尊”与“遵”的区别。

3交流有关我国名胜古迹的材料,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

附:板书设计

8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的来历

宏大的艺术珍品

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爬山的发现
初三真苦
成长的过程
雨,周庄
八月桂花香
元旦的竹
十一月的萧邦
站得远点看自己
趣谈“当家”
感动
“黄金搭档”
书包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完美与残缺
冬之随笔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阴沉”主题的变奏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