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6
《小蓝裙的故事》教案之一
教学目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借助批注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的。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和批注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要创造出更多的美,就应该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引入新课
孩子们,在一个美丽的小镇里,人们个个穿着整洁美观,言行举止文明大方,公共场所遵守秩序,街上老人有人扶,盲人有人帮。说来也怪,这样高素养、高文明的形成竟和一条小蓝裙有关,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蓝裙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不熟悉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全班抢读。
3分组朗读课文,比比哪一组读得通顺、流利。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批注感悟
1默读课文,结合编者的批注,思考:课文写小蓝裙引发了几次“不协调”的现象?用“”分别画出来。面对这些不协调的现象,你有什么想法。请把想法批注在旁边。
2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画出的句子:
①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
②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
③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家里的整洁很不协调。
④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
不对劲。
(1)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画出的句子,抓住“脏——小蓝裙”、“乱糟糟——漂亮女儿”、“杂草丛生的庭院——家里的整洁”等的对比,理解“不协调”的含义。老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句子。
(2)面对这些不协调,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批注说给大家听。学生交流批注,老师相机指导读相关段落。(如:谈到“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时,老师引导:是呀,每一位善良的爱美的人都想帮助小女孩梳洗干净,小女孩的妈妈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一起读第4段。学生读后评议,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特别是“哇,好一个漂亮的小公主!”在与前面的对比中,引导学生读出惊喜的语气)
3学生分组讨论。“一个月后,一条整齐清洁的街道就出现在这个城镇上。”为什么一条小蓝裙会改变一条街道?(抓住每一次由不协调到协调再引发新的不协调的变化,从而悟出一个道理: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4猜一猜,这个小镇还会有哪些变化?(可从人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方面思考)
小结:多让人惊喜的变化呀!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个共识:每个人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就能创造出更多的美。
四、复述课文
指导学生抓住4次“不协调”记住故事梗概,然后先在小组内讲,互相评议,再到班上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心中的那片海
- 妈妈的手
- 第一次野外拓展活动
-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 多彩的一天
- 经历困难之后
- 军训生活
- 寻访武侯祠
- 烟的味道
- 一道数学题引发的思考
- 爬山
- 失败?
- 想念
- 我所敬爱的老师——母亲
- 遗失的翅膀
- 王兴:百战成王
- 涅姆佐夫:被叶利钦抛弃的“接班人”
- 幸福“守门人”
- 千年古城的文艺范儿
- 《平凡的世界》经典语录
- 用奔跑的态度向梦想致敬
- 给安徽省委书记写信
- 中国“氢弹之父”
- “互联网+”
- 检察官就职时将公开向宪法宣誓
- 值得点赞的河南人
- 感动中国的陇海大院
- 重塑河南形象的省委书记
- 印度洋与中国海洋战略
- 平凡的世界 不甘平凡的人生
-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二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四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二
-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二
-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一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三
- 《古诗词三首》练习(五下)
- 《万年牢》教学设计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一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五
-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四下)
- 《尊严》教学设计
-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三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