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的险》教学建议
翻新时间:2023-08-04
《华山的险》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读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之险, 体验作者表情达意的妙处。
3.试着自己进行批读。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华山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建议
“五岳归来不看山”,华山便是这五岳之一,它以“险”而名闻天下。而本文的作者也就抓住它的这一特点,用其登华山两天两夜的亲眼所见及其切身感受,给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它那非同一般的险,让我们随着他那细腻生动的描写,同游华山,品尝“险”味。
本文共有4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句,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了华山的特点——险。第二、三段具体地向我们展现了华山的险。第二段在简单地介绍了自己游览的时间、路过的景点后,重点写了游览路上所看到的险。作者在平缓的路上,虽暂时未感到险,却看到了险:峰险、路险,天空在峰林的争雄世界里也变为一条线。接着,直写其路险,由山路的变形、蜿蜒,进而到无路,别有天地,给我们展现了他直接感受到的路之险。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同样写险,但这险比前一段更进一层,“险”得够味,是名副其实的“天下”险。作者抓住了两个地方,一个历来是游人谈“险”色变处——“苍龙岭”,作者从沟壑之深、山风之大、游人小心之程度,突现了此处之险。第二处是老君犁沟,路窄,路斜,两边还空荡荡,写出了所见之险。但作者的点睛之笔却在后面,他通过写游人突显了山之险:眼睛不敢看,神态紧张,动作小心,中途退缩,手脚并用……最后一段给我们展现登峰之后的惬意和开阔,让人心头不仅为之一爽。
本课把华山的险层层深入地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导学生赏句、品词、想象,让华山的险深刻地印于学生的脑海中。与此同时,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感受作者的细腻描写。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同桌
- 暑期游记
- 祖国——母亲
- 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 我战胜了苦瓜
- 繁星几时有
- 假如我是鸟
- 古文体作文
- 城主的儿子
- 快乐学习
- 中秋
- 爱
- 变幻的四季,美丽的春
- 混乱的战争
- 让大自然走进心灵
- 怎样通过教学对聋生心理进行建构
- 能海上师五台山传戒改革及其意义
- 《谛义证得经》的主要思想
- 试论做好新时期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
- 龙场悟道后阳明禅诗之新变
- 试论中共在陕甘地区领导兵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
- 论唐代宰相对佛教的认知
- 晚年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 萨迦派的文殊信仰
- 蒲松龄对卡夫卡的影响及对超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贡献
- 五台山“清凉智慧”的佛学内涵及其禅学价值
- 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探索与思考
- 唐代裴氏中眷宗教信仰探析
- 《陈涉世家》试题及答案
- 《识字4》教学设计(一下)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一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
-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六下)
- 《识字4》教学片断与评析
- 中考文言文习题汇编
- 《识字4》(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三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二
- 《灯光》教学设计三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二
-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六下)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