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1
《华山的险》教案之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当之无愧”、“敛气屏息”、“峻拔”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的险,体验作者表情达意的妙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的险。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有关华山的图片、影像或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资料,激趣引入
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一座名山吗?(本诗作者是北宋的寇准,诗名为《咏华山》。)
2“五岳归来不看山”,华山便是这五岳之一,它以“险”而名闻天下。请大家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华山的资料。
3听完同学们的介绍,你对华山有什么初步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勾画出新的生字词语,能借助学习工具和生活积累,初步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再在全班交流。
3采取在小组内轮流读、全班抽读等方式检测朗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相机指导学生正音。
4学生再自由、小声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全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读一读课文旁边批注的话,试着在旁边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试着结合批注和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不明白的问题和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3全班交流,梳理出共同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
4读第二段,抓住关键词,体会华山山崖的“险”,有条件的可欣赏华山的风景,帮助学生理解“峭壁林立”、“横空出世”等词语。
5学习第三段。
(1)小声、自由地读第三段,并找出中心句。
(2)从哪几个地方可以感受到华山“险”得有味?(“苍龙岭”、“老君犁沟”、游人爬山之险)
(3)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部分读,看看它“险”在哪里。
(4)结合这一段的批注说说自己感受到的“险”,学习作者抓住关键词表情达意的方法。
(5)采取抽读、合作读、师生赛读等朗读形式,把自己感受到的“险”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6齐读最后一段。播放有关华山的录像资料或欣赏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的景象有什么感受。
7结合批注,诵读诗句,感受登上山后的惬意。并提供“无限风光在险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自古华山一条路”等诗句让学生欣赏。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和作者同游华山,领略到了华山的“险”,希望大家以后能有机会再去领略峨眉的秀、泰山的雄、嵩山的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天的意境
- 流星·生命·光
- 迷途的爱
- 人生的游戏
- 最好的幸福是自己给自己的
- 新学期新打算
- 面朝大海,怎样的沧海桑田
- 我美丽,因为我?B弃自卑
- 祖国在我心中
- 走进初三
- 火舞旋风
- 恨
- 我不是日本人,我是中国人
- 08年,让全中国站起来
- 嘲笑
- 黑海海战催生现代天气预报
-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插图配置研究
- 术语词典知识组织模型及辅助编纂系统设计
- 日本二战虐俘秘闻
- 舒乙:我的父亲老舍
- 为实现辞书强国梦而开拓前进
- 《集韵校本》序
- 规划华盛顿:美国首都是怎样建成的
- 那些年,我们做过的广播体操
- 简化字规范问题例说
- 中国刺客文化:士为知己者死
- 气候创造的历史
- 《水书常用字典》评述
- 一场“泥腿子”与洋博士的完美邂逅
- 东邪辜鸿铭:暗黑时代的“行为艺术家”
- (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江南》反思
- 《江南》课文
- 《江南》课堂设计之二
-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雨后的森林》说课设计
- 《江南》课堂设计之一
- 《雨后的森林》教学反思之一
- 《雨后的森林》教学反思之二
- 《小小的船》课堂设计之三
- (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实录
- 《江南》课堂设计之四
- 《雨后的森林》课堂实录
- (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教案《江南》设计
- 《江南》课堂设计之三
- 《雨后的森林》课堂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