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3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之四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死攸关、绝妙、从容、镇定。
2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
3学习母子三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行为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都可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籍等方式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2解题:“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烛光为什么会导致生死攸关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3学生质疑问难。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一课,一起去体会体会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已经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生死攸关——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绝妙——非常美妙,非常巧妙。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镇定——不慌张,沉着。
3指名轮流读课文,抽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是如何想办法保住情报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到,这支小小的蜡烛,这微弱的烛光已经和伯诺德夫人一家紧密相连,更与受德国侵略的法国这个国家生死攸关。那么,为了保住这生死攸关的烛光,母子三人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并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2抽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并相机板书。
伯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下。
小女儿:拿蜡烛上楼。
3伯诺德夫人为了换蜡烛,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学生找出“连忙”、“轻轻”、“吹”等词语,体会夫人的机智和勇敢?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自学4~7段,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文中大儿子和小女儿的哪些行为中,体会出他们的机智和勇敢?
(抓住“慢慢”、“从容”、“娇声地”、“镇定”等词语,认真体会。)
5课文的题目是“生死攸关的烛光”,读过全文,你认为从哪些语言可以体会到“生死攸关”,请同学们用“——”勾出来,并反复朗读、体会。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个故事,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像伯诺德夫人那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很多。下课之后,你们还可以通过上网、进阅览室等途径,阅读这样的英雄故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像今天一样,被他们的英雄行为所感动,那么,希望你们把受感动的故事讲给全班的同学听,好吗?
板书设计
伯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
小女儿:拿蜡烛上楼——蜡烛熄灭——保住情报机智勇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永远的谭嗣同
- 一杯白开水
- 凤头猪肚豹尾
- 自己就是天使
-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
- 双赢,你我共辉煌
- 泪
- 自由的鸡
- 真正的天堂
- 轻松起跑
- 位置与价值
- 给予
- 灰
- 真正的天堂
- 考场议论文写作的“七种武器”
- 李白墓(外六篇)
- 明珠闪闪 2014年20期
- 《视野》·阳光行动(第169期)
- 4GW Plus来了
- 出租屋的最后一餐
- 眼里有紫色
- 一部充满趣味和智慧的奇书
- 清晨闻叩门
- 恋恋未忘的冬日
- 独自感受 2015年3期
- 金玉良言 2015年3期
- 骨气奇高 情兼雅怨
- 一块石头的距离
- 为我们的冷漠付费
- 周小平的美好时代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
-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备课精要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金色花》优秀课件.ppt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语文起始课》课件.ppt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紫藤萝瀑布》优秀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