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分析

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6

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特色简介

这套教材是国家教育部审查通过,供全国师生 使用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这套教材的鲜明特点就是“放低起点,小步快进,激励自主,成功达标”。这个特点,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而且在使用中也证明,这样的特点十分适合我国国情,符合语文教学的现状。因而受到了实验地区师生们的欢迎。

本册教材在一、二学段编写特色的基础上,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目标要求,和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增强,从教材课文的遴选到练习设计,从教材的编排到呈现方式,以及 “积累与运用”栏目的设计,都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具有新的特点。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更深入地读懂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编写特点、教学目标与实施建议进行介绍,供老师们在教学中参考。

一、 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

1、 卷首语

本册教材的卷首语语言十分简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卷首语再也不是

童稚趣语的风格,而是用三段语言精粹、节奏明快、内涵丰富的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亲近教材。

2 课文及组 元

本册教材共32篇课文,大体按主题组成八个单元:

美丽的自然景观自豪的民族情怀多彩的现实生活 神奇的科技世界 美好的人生情怀 多元的哲理人生

难忘的名人故事 经典的传统文化

这些课文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开阔的视野。既彰显语文学习的特点,

又不乏语文实践的价值。既紧跟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又富含深厚的传统人文情怀。寓大道理、大智慧于小故事之中,受到专家高度评价。

3、单元结构

每个单元包括课例、“积累与运用”两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每单元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含批读课文),略读课文1篇。

精读课文后面安排有提示课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导教、导学功能都比较强的思考练习题。精读课文随着学段的上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也加强了。如11页的《七月上天山》(链接)和166页的《景德镇的瓷器》(链接)。几乎是没有引批,而把全部空间留给学生。此外,为了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在有的单元自主阅读园地中还安排了批读空间。如41页《祖国在我心中》(链接)、127页《内心的力量》(链接)152页《鲍勃与托德》(链接)

略读课文的学习的要求相对比较简略,只要求学生初知大意。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了“课文链接”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积累与运用”由“温故知新”、“语海拾贝”、“互动平台”、“口语交际”或“综合性学习”、习作与自主阅读六个栏目组成。

每单元的课文从精读到批读到略读到自主阅读,四个层次编排,体现了小步渐进、由扶到放、由讲读到自学的设计思路。突出了这套教材“激励自主”的鲜明特色。

本册要求会认会写的字138个,这些字分别安排在每一课课后的生字方格里,为了方便复习检测,在书后还安排了生字表。

二、 本册教材选文的特点

本册教材选文上注重文化品位,多元视角,体现现代意识与优秀传统的有机

结合。

语文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责任丰富

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本册教材在选文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视角多元,注重文质兼美,具有高质量的文化含金量和纯正的文化品位。

1、提高文化品味,注重审美情操

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高尚情操的树立,审美品位的提高,不仅仅靠教育

,更重要的是一种长期的熏陶感染。语文课之所以重要,就是它不但肩负着为学习其他知识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为一生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最基本的基础,要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塑造人的心灵,影响人的灵魂。语文课的教学,是在人的心灵上耕耘。高品位的文化作品能让学生如沐春风,在学习中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本册教材选编的课文不乏名家美文,具有相当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高尚的人文

精神。如写景的文章中有鲁迅先生的《我的百草园》(链接6页)、带领学生走进大师的童年生活,走进大师丰富的内心世界。巴金的《鸟的天堂》(链接15页)让我们认识那棵闻名于世的大榕树,体会生命之间的信任。海伦.凯勒发自内心对安妮老师那深情的《永远记住您,老师》(链接91页),让学生走进外国名作家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冰心女士以她那清丽、典雅的文笔带领学生走进友情的天地,体会友情的可贵。(链接120页)从而懂得珍惜珍惜。朱自清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匆匆》(链接109页)把深刻的人生哲理蕴涵于优美的文笔之中,让学生从精神上和写作上得到双重的滋养,这篇文章成为很多人终生难忘的篇目,是很多人学习写作的范文。

从以上所列举的名家名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册教材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品

位。经典篇目的育人功能是永恒的。

2、吸取多元文化,提取人生哲理

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大家庭,中国已经与世界接轨,我们的学生是生活在

未来的世界之中,与世界的接触与日俱增。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教育则是要使广大青少年在学习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了解并尊重世界上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与传统,寻求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因此,本册教材很重视多元文化的展现与欣赏,并注意从中提取人生智慧与哲理,为学生开启一扇绚丽多彩的精神文化之门。如《韦德的心愿》(链接97页)让学生看到韦德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纯真善良的心灵,感受到人性的光辉。《提灯女神》(链接145页)让学生了解在另外的国度,也有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了解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坚定信念及不懈追求。《沙漠玫瑰》(链接116页)让学生们看到,在任何一件平凡的事物中,都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收藏阳光》(链接112页)、《巨人的花园》(接链158页)带领学生走进缤纷的童话乐园,学会从文字中感受乐趣,感受分享的快乐。

3、尊重传统文化,突出现代特色

现代与传统是人类进步必不可少的两大支撑,将传统精髓注如现代,我们根基牢实,将走得更稳,以现代精神观照传统,我们思路开阔,将会走得更远。我们教育的立足点是让我们的孩子具有强烈的现代思想与观念,能在现代社会中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又是了解传统,熟悉传统,能将传统与现代自然结合的高素质的人,他们应该是走得既远又稳的人。因此,我们本册教材十分重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如《数字图书馆》(链接70页)、《神奇的音箱》(链接80页)用浅近的文字,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动态,触摸到现代科技跳动的脉搏。而且在这些反映现代科技的文章中,也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痕迹。比如神奇的音箱,里面就介绍了我国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就介绍了“草木知音”,最早的植物声学试验。让学生从小树立历史唯物观,明白,任何科技文化的发展,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的。在《卧看牵牛织女星》(链接65页)中,一开始就介绍了希腊神话中的故事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牛郎织女的故事,一方面增加了科技读物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知道,中外也和我们今天的人一样,善于观察与发现,对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大有裨益。

我们让孩子们在立足现代的同时,,坚守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的精髓,构建健康完整的精神家园。如《那棵高山榕》、(链接27页)《中华星》(链接31页)这些课文既是传统爱国情怀的熏陶,又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感受现代中国的岁月点滴。《烂漫的点地梅》(链接43页)和《回家》(链接101页)从现实生活中的平凡的人和事中折射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眷念亲情的传统美德。

由于是母语学习的教材,所以,我们还特别注重对于中国国粹的展示与学习。如《看戏》(链接129页)《景德镇的瓷器》(链接166页)了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产生重大影响的的国粹,意在对传统的继承与颂扬,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还充分重视学习古人的品质与智慧,如《司马光救友》(链接155页)《矛盾》(链接156页)体现古人高尚的品格几智慧,从生活行为上看古人身上的闪光之处,同时也学会初步的辨证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认识问题。《将相和》这个故事中,蔺相如的勇敢机智,顾全大局,廉颇的知错就改,这些品德都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美德教育的活生生的例子。

通过这样现代与传统的高度结合,能让学生受到多方面的精神引领,构建更加完美的心灵境界。

三、本册教材的编排特色

1、体现语文学习的阶段性与整体性

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的特点不大一样,它具有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特

点.也就是说在听、说、读、写要求上具有很强的整体性,不可分割。但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能力水平的增强,在各个阶段又有所侧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学段间的衔接,能级的推进。

在六年级,随着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升,本册教材选编的课

文,无论是在语言使用还是思想深度上都较以前有所拓展,贴近了学生的发展实际,也落实了课标对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比如同样都有大好河山,美丽风光的单元,但本册课文的语言表达的技巧、个性、丰富性都较以前要强一些。思想感情的表达也要深刻一些、复杂一些。如《北京的色彩》,对于景色的欣赏角度就要新一些,蕴涵的思想感情也要深刻一些。同样都是传统文化单元,但本册的《司马光救友》、《矛盾》等就出现了简短的文言文,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高年级的特点,突出了阶段性。

2、体现学段间的衔接与递进

语文学习具有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特点。语音、汉字、词语、句子、修辞、

语法、表达方法……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课文中出现。但随着年段的升高,这些语文因素在逐步加深,让学生在上升的通道中渐进提高。

比如批读课文,在中段出现时,教材给的引导和示范是比较多的,主要目的

在于教会学生边读边思考,尝试圈点批画。但是到了高年级,学生通过几个学期的培养训练,其自读自批的能力已经增强,所以,高段教材几乎把所有的批读空间都留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批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自能读书的价值,为更高年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链接11页《七月的天山》)、166页《景德镇的瓷器》。此外在积累与运用中也增加了批读的训练。(链接41页、127页、153页)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能力发展,高年级适当提高了阅读速度的要求,让学生在浏览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链接69页)(链接78页)

课后的自主性练习增强了思考性,体现了衔接与递进。如52页第3题抄写并背诵句子,还要说说自己的理解。这就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抄写上,而是带有一定的综合性。(链接52页)

温故知新栏目也由中段侧重词语、句子到一些语法、修辞和表达方法的规律的整理。如较复杂中的关联词的变化。(链接83页)排比句的作用(链接125页)夸张的作用(链接150页)以及感受成语的概括作用(链接175页)

3、更加强化学习的自主性

激励自主是这套教材主要的特点之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从低段的自主识字、到中段的自主阅读再到高段的自主读写,都安排了不同层次的自主学习内容。

课后的选做题增加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更大了。(链接9页、26页、52页、69页、)注意这种自主学习应该是真正的自主,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区别要求,不要强求一致,不要加重学生的负担。

在习作方面也增加了选做的成分,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链接40页、85页)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背景,开拓文化视野,积淀文化底蕴,教材还通过 “课文链接”,或介绍作家生平事迹与主要文学成就,或介绍相关的知识和资料,帮助学生扫清障碍,感受经典,提升品位。(链接18页、59页、132页、144页、149页)

在每个单元中继续安排了“互动平台”栏目。让师生或生生在互动中整理、巩固读写知识与读写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自主阅读、自主习作的能力。

4、凸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这套教材十分重视通过对文章字、词、句、段、篇、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的咀嚼,来挖掘文章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如《长江之歌》的课后习题,(链接26页)让学生通过对第二人称的体会,来品读感受诗句的思想情感。这样的设计与引导,体现了教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在急流中》课后第2题(链接55页)提醒学生,本文的写景很有特色,体会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语言文字入手,体会人物在惊涛骇浪面前的从容镇定与勇敢,去体会人物的思想与感情。紧接着,在第3题,说说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就把本文的人文内涵进行了深入地挖掘与提升。由那位妇女在急流中的表现,上升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就是步步深入地由工具性开始,领悟文章的精神内核,人文性与工具性达到高度统一。

在《匆匆》一文中,(链接111页)设计了读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就是通过对句子的品读来感受时光流逝在作者心中留下的思考与惋惜,让读者受到语言文字的感染,产生共鸣,达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效果,没有说教,没有训诫,只有侵润与熏陶。

在《收藏阳光》一文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精神与物质同样重要这么一个道理,设计了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的深刻寓意。(链接115页),然后,抄写句子,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一句是实实在在的事物,一句是提炼出来的结论和道理。从句子到道理,从感性到理性,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

在《试飞》一课中,要求学生对人物描写对于人物刻画的作用的关注。(链接144页)课文多次写到宋庆龄的笑,找一找,读一读,体会这样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从外在到内在,通过表达方法的学习,领悟人物的高尚品质。

在自主阅读园地中,同样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祖国在我心中》是为学生提供的一篇演讲稿。(链接41页)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批在旁边。文章激情澎湃,感染力很强。我们在让学生从积累吸收到向外的表达,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工具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全册教材,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5、重视方法指导与能力提升

授之以渔,是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学

会寻找规律,学会总结学习方法。那么,他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有所长进和提高。

在本册教材中,从编排体例上充分考虑这个训练。前面说了,继续设置了互动平台,及时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与整理,训练学生自己学会寻找规律,得出结论。每篇课文的课后设计,都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方法指导能力提高。如《七月上天山》(链接14页)课后第3题,课文哪一段描写的景象与下面诗句所表达的意境相似,找出来细细品味。这不仅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而且还在阅读方法上进行了指导与要求,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对于方法的关注还体现在各个方面的整合,如口语交际(链接21页),让每个学生介绍自己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而且也分享别人的好方法。这种方法指导与能力提升落实在教材的各个方面。养成随时总结,提炼方法,寻找规律。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这就是“授之以渔”。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能力。

在自主阅读园地中,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让学生学会自己去阅读感悟和学习,有的篇目要求批读,这也是对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训练。同时,在提供的文章本身,就蕴涵着学习习惯和方法。如《最佳用脑时间》(链接86页)这片文章从内容上就告诉学生科学的用脑知识,知道了这些知识以后,学生就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恰当的学习方法。

不要因为这些要求落实起来有难度就放松要求与训练,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坚持下去,必有成效。

四、本册教材训练的特点

1、进一步落实课标要求

11册进入六年级,小学阶段的年段课标要求应该全面地落实,特别是高段

的年段要求,更要抓紧落实。比如读书,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我们教材中就多次安排快速阅读课文,以期通过训练达到课标要求。课标中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教材中我们就多次安排这样的训练。如《仙人掌》中找出描述仙人掌生存环境的词语,并抄写下来。(链接78页)。《看戏》第3题(链接132页)等都是落实课标的这一项要求。

此外,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教材中也得到落实。如《七月上天山》第2题(链接14页)沿着进入天山……往里走……再往里走的路线,你看到了哪些景象。〈永远记住您,老师〉一文,抄写令你感动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链接96页)。〈仙人掌〉的课后第3题:读课文第6自然段,体会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链接78页)〈看戏〉中:勾画出描写“人海”“艺术家的表演”“观众的反响”的地方,仔细读读,说说你对这几处描写的感受。(链接132页)。在积累与运用中的互动平台中,大量的是关于文章表达方法的训练。如前后呼应(链接20页)文章题目的讲究(链接39页)选材(链接61页)场面描写(链接151页)

课标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卧看牵牛织女星〉及本单元的互动平台中得到落实。(链接69页、84页)

在注意落实课程标准的同时,还注意将这些训练向生活中做适当拓展。如〈妙极了和糟透了〉的选做题,是这样拓展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赞扬与批评?和同学交流,写一写自己的看法。

总之,在课程标准的落实方面,本套教材是做得比较好的。

2、注重基础的落实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的练习上。本

册教材在练习设计上十分重视基础学习及双基的落实。通过各种训练让语文课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能得到反复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册教材课后题的设计注意从基础入手,紧扣文本,层层递进。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句、重点段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写作顺序,积累背诵。如《北京的色彩》(链接5页)课后第1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北京的色彩。背诵第四、七自然段”旨在锻炼学生基本的阅读感知、背诵积累能力,整体把握全文。接着在第2题要求“细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分层,并写出各层段落大意”。这个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重点段落,通过分层了解段落大意,领会作者的写作顺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接下来的第3题“读句子,体会带点词语所表达的感情。”则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重点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咬文嚼字,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进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培育学生的品读能力。这样的设计,由词到句到段再到篇,皆从文本出发,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既了解了课文,又夯实了基础。象《那棵高山榕》(链接30页)、《数字图书馆》(链接74页)、《看戏》(链接132页)都可以充分的体现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当然,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贯穿在全套教材之中。

在每个单元的积累与运用中,本册教材同样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温故知新”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并以伙伴的提示让学生领会新的语言现象,从而习得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链接38页、60页、83页、105页、125页、150页)

“语海拾贝”或是成语,或是名言,或是对联,形式丰富,让学生在拓展语文视野的同时积累语言,充实基础。(链接38页、60页、83页、105页150页)

在教材中还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累的“词语拾趣”用词语转换的形式,让学生在接龙的游戏中扩词。意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调动积累,受到同伴启发,在一种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充实基础。(链接19页、125页)

互动平台的基础性已经在前面谈到过,主要是以师生互动的方式,把本单元出现的一些读写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基本的读写知识或表达方法。同样体现了鲜明的基础性,从中可以看出本套教材的编写者们是怎样重视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学习语文。(链接61页、84页、106页151页176页)

其他的栏目如“口语交际”、“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园地”等都体现了基础性的特点。

<--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A Lifelong Career(一生的事业)
A Shining Star(一颗闪亮的星)
Heavy Schoolwork(沉重的功课)
Energy(能量)
Chinas Pride(中国的骄傲)
Water(水)
Time(时间)
Success in Life(成功的人生)
Work and Play(工作和娱乐)
Net Bar(网吧)
Timetime(时间,时间)
Do We Need Space Exploration(我们是否需要太空探索)
love in the world(爱的世界)
A Dream(梦想)
Shenzhou V(神舟五号)
试述科学的历史认识的形成
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青年亚文化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民国时期重庆市私立孤儿院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传播机制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现状及建议
窑变及其瓷业文化意义
论东汉隐士的母子关系
浅谈独立学院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与管理
企业档案就要服务于当前经营和未来发展
堆塑长颈瓶上“天门”探论
浅析医疗卫生单位文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论导生制在入党积极分子主动性培养教育
评贝文·亚历山大的《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党校文化建设的四个支柱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设计
《小熊和小鹿》教学札记
《小熊和小鹿》教学设计
《小猪画画》教学设计
《只听半句》教学设计
《小猪画画》教学设计
《小熊和小鹿》教学实录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设计
《小猪画画》说课设计
《小猪画画》教学札记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设计
《只听半句》教学设计
《只听半句》教学设计
《小猪画画》教学设计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