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烂漫的点地梅》教案之一

《烂漫的点地梅》教案之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02

《烂漫的点地梅》教案之一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学生读课题。说一说读了题目之后的想法。

2.

希望对这种花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

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

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4.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点地梅,高原筑路兵

三、学生质疑,以疑导学

1.

课文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内容却写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学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会提出诸如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却要写高原筑路兵等等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板书在黑板一侧。

2.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先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

四、学习课文第3~13段,体会点地梅的美丽和顽强

1.

默读第3~13段,勾画描写点地梅的语句,并说说点地梅是一种怎样的花。

2.

教师组织课堂交流。

教师在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对课文第3段和第13段中描写点地梅“顽强”和“美丽”两大特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

①“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1、2段对唐古拉山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体会到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

②“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段,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品读,边读边展开想象,深切体会作者对点地梅由衷的热爱与赞美。

五、读文与课外搜集资料相结合,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1.

学生读介绍筑路战士英雄事迹的段落,勾画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

2.

教师组织课堂交流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

教师用课件出示或口头介绍另外几个发生在青藏铁路工地上的英雄事迹。

4.

通过课文的学习再结合背景资料用自己的话谈谈体会。

5.

学生齐读第16段。

六、统观全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

通过前面的学习,想一想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

2.

指导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七、回扣课题,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1.

课文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实际上却是赞“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2.

学生回忆并交流还学过哪些和这篇课文表达方法类似的课文。

八、自学生字,正确书写

1.

师:课文中的生字,你准备怎样记住它们而不读错写错?

2.

学生练习书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感动
趣谈“当家”
元旦的竹
十一月的萧邦
八月桂花香
书包
完美与残缺
“黄金搭档”
初三真苦
冬之随笔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雨,周庄
成长的过程
站得远点看自己
爬山的发现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阴沉”主题的变奏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