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6
《将相和》历史背景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信箱上的油漆印
- 入团申请书
- 感悟,在星光下
- 欧洲杯-轮回
- 没电的日子我们也很恼火——读《该限谁的电?》一文有感
- 幸福中的我们
- 我的学习“秘方”
- 危险的旅行
- 关于朋友
- 寻找幸福
- 两条相交线
- 游三峡
- 今天我哭了
- 我的视线
- 自传
- 古代的官马屁股上有“车牌号”
- 古代官场的风流之罪
- 元好问:金末元初当过“县长”的大诗人
- 对《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商榷
- 红色档案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结合探讨
- 状元宰相吕蒙正
-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
- 民国时期的驾驶员不好当
- 酒精与生死存亡的抗战
- 民国时期县长的奇闻轶事
- 亲情抑或权力:乾隆皇帝纠结的取舍
- 浅谈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 声像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
- 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与患者隐私权若干思考
-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1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4
- 《桥》教学设计3
- 《金色的鱼钩》教案学案设计
-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1(五下)
- 《桥》教学设计1
- 《梦想的力量》课文分析
- 《桥》教学设计2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3
- 听《桥》一课后反思
- 《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梦想的力量》练习设计
- 为我唱首歌吧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2
- 《金色的鱼钩》教3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