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1
《将相和》综合资料
【解词造句】
[战国]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将相和]
将:武将。相: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文官。将相和,就是武将和文官和睦团结。这是本课的标题,指将和相由闹矛盾、不团结到和好团结。
[和氏壁]
楚国人卞和发现囊豢楸τ瘢虼私泻褪媳凇?br>
[召集]
召:召唤。召集,指通知人们聚集起来。例:小李是这次会议的召集者,有什么问题可以找她。
[蔺相如]
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
[推荐]
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例:我向你推荐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
[理屈]
理由已被驳倒。例:他们在国际上早已理屈词穷,现在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而已。
[动兵]
出动军队打仗。
[进宫]
宫:宫殿,指帝王居住的房屋。进宫指进入王宫。
[随声祝贺]
祝贺:庆贺。随声祝贺,指跟着别人的声音也表示庆贺。
[诚意]
诚:真诚。诚意指真实的心意。例:只要双方都有团结的诚意,隔阂就容易消除。
[绝口]
①因回避而不开口。②住口。例:他绝口不提这件事,因为他被它深深地伤害了。
[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理直气壮,指理由正确充分,说话很有气势。
[强逼]
本课指施加压力,给人以威胁,逼使服从。
[好商量]
指好说、好办的意思。
[无价之宝]
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指极其稀有的珍贵东西。例:时间是无价之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它。
[隆重]
盛大、庄重。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北京隆重地举行了开国大典。
[宾馆]
宾:宾客。宾馆是国家招待来宾的地方。
[失信]
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例:为人做事,很要紧的一点就是不失信。
[手下人]
他管辖下的人员。
[抄小路]
走近便的小路。
[大大方方]
行动非常自然,一点不受拘束。
[信用]
说话算数,不欺骗,取得别人的信任。例:不讲信用的人,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客客气气]
非常和气而且礼貌。
[完璧归赵]
完:完整无缺。璧:古代的一种玉器,本课指和氏璧。赵:战国时期的赵国。“完璧归赵”这个典故在现代口语中时常使用,比喻把原物完整地归还原主。
[渑池]
古城名。在今河南渑(miàn)池县西。
[胆怯]
怯:害怕。胆怯指心里非常害怕。例:听了这一番话,他开始感到心虚和胆怯了。
[抵御]
抵:抵挡。御:防御。抵御指抗击外来的侵略。例: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风林。
[鼓瑟]
瑟:古代的一种乐器,有25根弦。鼓瑟就是弹瑟。
[推辞]
推脱不干。例:对他们的盛情邀请,她婉言推辞了。
[缶]
①古代的一种瓦制的打击乐器。②一种小口大腹的瓦器。
[攻无不克]
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形容善于打仗。
[战无不胜]
每次战斗,没有不胜利的。
[能耐]
指本领、技能。[诸位]
各位。
[廉颇]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惠文王时任上卿。
[削弱]
本课指国家力量由强变弱。例:二战以后,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了。
[负荆请罪]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作打人的刑具。负荆请罪,指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惩罚。
[同心协力]
协:合。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近义词】
商议(商量)诚意(诚心)胆怯(怯懦)
抵御(抵抗)记录(记载)推荐(推举)
能耐(本领)
【反义词】
胆怯<勇敢>
进攻<撤退>
热情<冷淡>
拒绝<答应>
危险<安全>
削弱<增强>
【难句讲解】
1.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提出交和氏璧必须举行隆重的典礼是合情合理的,使秦王无法拒绝;实际上是,蔺相如为了赢得时间完璧归赵,而采取的对付秦王的办法。
2.赵王封蔺相如做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赵王为什么封蔺相如为上卿,因为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职位比廉颇高”这句话引出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这句话在课文中起过渡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佳句赏析】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地位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廉颇起先为个人名利而闹,有居功自傲的缺点。但他后来知错了竟毅然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这种诚恳、坦率、直爽的性格,作为古代一位堂堂的大将军,确实不可多得。蔺相如的这一举动,既表现了他为国家利益着想的思想,也从侧面突出了他的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品德。
【句式变化】
一、扩句:
秦王没占到便宜。
在渑池会上,秦王没占到便宜。
二、将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怕他呢!
他们对蔺相如说:“您怕廉颇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怕他呢”?
三、将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怎么会怕廉将军。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10节):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意思。
第二段(第11—14节):讲的是渑池会的故事。
第三段(第15—18节):讲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中心思想】
本文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的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和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写作特点】
本文通过几件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画人物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知识扩展
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年):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画素描
- 我会说英语了
- 换教室
- 游玲珑山
- 我到香港SNOOPY主题公园旅游
- 摘枇杷
- 春天在哪里?
- 我最爱吃的水果
- 桔子
- 去文物园
- 可爱的小热带鱼
- 加入少先队员
- 一篇日记
- 一次难忘的飞机旅行
- 我的护眼灯
- 钢铁企业物流体系研究
- 12个中国人坐一块儿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
- App数字平台在物流行业转型中的运用
- 浅析中小企业物流金融的主要融资模式
- 台湾检察官的“王朝马汉”
- 智慧物流时代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优化研究
- 我看见了野天鹅
- 自营与外包物流模式的特点及适用对象分析
- 第四方物流企业风险分析
- 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 浅析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消防安全管理中的规范化运行
- 提升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与财务管控能力研究
- 王盛:非典型榜样检察官
- 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 抚顺现代物流业发展分析
- 《音乐之声》时代背景
- 《〈孟子〉两章》相关中考试题
- 《公输》词类活用
-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3
- 《音乐之声》诞生的地方
- 《枣儿》中心思想
- 《音乐之声》以后的真实故事
- 《音乐之声》人物描写
- 《变脸》教学案例
- 《音乐之声》写作特点
- 电影《音乐之声》主观影评
- 《变脸》写作特色
- 《公输》通假字
- 《枣儿》教学设计
- 《公输》文言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