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教材分析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教材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6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

本文的叙述既有严谨的数字说明,又不乏有趣的故事情节,让人读来兴味盎然,不忍释卷。

课文的题目新奇,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恐龙在我们头上飞”,读到这个题目,学生自然会觉得有趣:恐龙不是早就没有了吗?怎么会在我们头上飞呢?新奇有趣的题目自然能吸引学生往下阅读课文。这是这篇课文写作上的第一个亮点。从题目开始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课文第1段,先写了“1999年,一位名叫季强的中国科学家震惊了世界。”为什么会震惊世界?他的什么研究会让全世界的人都受到震动?这又是一个令人充满了解欲的话题,吸引着学生迫不及待地往下读。哦,原来,他的文章引发了一场世界科学家的大论战——他提出一个极有争议的话题:“恐龙没有灭绝,现代鸟类就是会飞的、长羽毛的恐龙。”

这个话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谁最早提出来的?读到这里,人们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于是,文章回到了1857年的某一天,一向以发表惊世骇俗观点闻名的32岁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向世人公布了一个惊人的假说:鸟类是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接着,作者的思绪又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演化界的权威奥斯特隆先生通过研究也肯定:鸟是由恐龙演变而来的。至此,课文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两条线索。这一部分,充分体现了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特点。然后,作者笔锋一转——然而,奥斯特隆像赫胥黎一样无奈,都没有找到必需的化石标本作为证据。证据在哪里?是如何找到的?这又是一个悬念。接下来作者使用的是讲故事式的情景叙述:1996年8月12日,一个农民走进季强的办公室,从布包里拿出一块从自家园子里挖出来的70厘米×50厘米的石头。故事性的语言叙述使课文的文学性更突出,可读性更强。

找到证据成为“恐龙在我们头上飞”这一论点得到证实的转折点。课文的9~12段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陈述。找到了证明中华龙鸟是鸟的铁证。终于,争论结束了——199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宣布:中华龙鸟的发现是解决鸟类起源问题的新曙光,龙鸟之争已经结束。

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引发读者探索科学的兴趣,启迪读者的思想。本课教学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了解“龙鸟之争”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科学家们探索不息的精神。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2段:这是文章的开头部分,采用的是倒叙的方式:先告诉读者事情的结果。因为这一结果轰动了科学界,因此把结果先写出来,更能引起读者的疑问,提起阅读的兴趣。让学生通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龙鸟之争”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1999年,一位名叫季强的中国科学家震惊了世界。”为什么会震惊世界?他的什么研究会让全世界的人都受到震动?带着这个问题读这一部分,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

第3~5段:这一部分是写英国科学家赫胥黎、演化界的权威奥斯特隆曾经提出了“龙鸟之争”的观点,但是因为证据不足而得不到人们的承认,因此引发了持续一个多世纪的“龙鸟之争”。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写赫胥黎、奥斯特隆观点的语句,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条理地说说他们的观点是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教师相机引导,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部分与前面一个句子“从这一年开始,在演化科研领域,科学家们心悦诚服地将心中的大师做了这样的排列:赫胥黎——奥斯特隆——季强”之间的关系。

第6~11段:“龙鸟之争”的关键是证据问题。这一部分以时间为序,讲述了季强获得证据、确认证据、发表文章、引起争论、鉴定证明的过程。在获得证据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叙述性的语言,用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叙述了证据获得的过程。在确认证据、发表文章、引起争论、鉴定证明这一部分,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阐述。要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从“科学家高度的敏感性”、“多次实地考察研究”、“季强带着中华龙鸟化石标本到了美国蒙大拿大学”等词句去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息的探索精神。

第12~13段:这部分和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要联系前文,体会为什么“龙鸟之争”的结果会震撼全世界,它在科学界有着什么样的重要地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体会科学家研究成功以后的喜悦与兴奋。

课后第1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篇幅较长的课文可采用先浏览了解大意,再用细读深入理解的方法。课文的记叙采用了倒叙。而写中国科学家季强在赫胥黎、奥斯特隆研究的基础上,获得证据、确认证据、发表文章、引起争论、鉴定证明,最后让所有人承认一个令人惊讶的科学事实:“恐龙没有灭绝,现代鸟类就是会飞的、长羽毛的恐龙。”则是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课后第2题:季强证明赫胥黎假说的依据,是恐龙到鸟之间那个过渡性生物——“中华龙鸟”的化石。科学家执著探究、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人敬佩。

课后第3题:目的主要在于理解和运用。要在理解这几个词语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寻找
易拉罐旅行记
春雨
军训
暑假趣事
Why?(为什么)
课余,我喜欢动漫
我的理想
在文明礼貌月里
童年趣事
精彩大对决
精彩的篮球赛
春节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六月的回亿
澜沧江上游水电项目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特点及必要性研究
如何使软标准成为硬约束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智障人士需求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创业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用爱感化 破“网”重生
油田基层青年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
压力下的青年发展与社会稳定研究
高校基层团支部功能定位与优化组织结构的可行性研究
论我国民事强制执行中申请人的权利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明星越轨现象对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影响研究
论促进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途径
规范行政执法,推进依法行政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研究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教学游戏设计
《四季》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分钟》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