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天窗》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天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设计意图: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理解编排目的的同时,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欲望。)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5.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为学习文本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那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位,恰倒好处的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理解的方法。)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天窗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看见想象
雨脚闪电星云无穷无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感动
- 成长的过程
- 冬之随笔
-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 雨,周庄
- 完美与残缺
- 趣谈“当家”
- 元旦的竹
- “黄金搭档”
- 八月桂花香
- 书包
- 十一月的萧邦
- 站得远点看自己
- 初三真苦
- 爬山的发现
-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 “阴沉”主题的变奏
-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