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4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晴朗的夜空很美。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能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晴朗的夜晚天空很美。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具准备:
1、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月亮和一个弯月亮。
2、准备一块小黑板。
3、录音磁带、字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的小提琴独奏)
4、幻灯。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言:小朋友,在晴朗的夜空,我们常常看见天上有月亮,你们喜欢看月亮吗?
老师跟大家一样,也喜欢看月亮,老师请小朋友看这个月亮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出示圆月亮)
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弯的,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出示弯月亮)
2、看图:老师请小朋友边看图,边听录音,想一想,这是真的船吗?是什么?(出示幻灯)
下面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能看出是什么时候?
再请小朋友连起来说,图上画的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师述:这幅图画得很美,在晴朗的夜空,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所以,叶圣陶老爷爷把《小小的船》写成课文给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你们喜欢吗?请小朋友在学课文时,要一字一句认真地学习,打开书,自己把课文读一遍,看看这课有几句话?
3、请一个小朋友读第一句,弯弯的月儿讲了什么?(板书:弯弯的)
弯弯的和弯的比一比,你认为哪个词美?为什么?
弯弯的比弯的更弯一点,而且弯得更可爱,看起很美,讨人喜欢,所以,课文里用弯弯的这个词来形容月亮的形状。
4、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小小的船又讲了什么?(板书:小小的)
课文里为什么用小小的船而不说小船呢?
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遍。(指导朗读)
5、这只船除了弯弯的、小小的,还是怎样的?(指名读二句)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讲了什么?(板书:两头尖)
图上画了什么?与上图比较一下,课文里为什么说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我们学完了一、二句,现在把它连起读,想一想,这两句都写了月亮的什么?(齐读一、二句)
6、这样美的船你们想不想上去坐一坐?
老师带你们去,因我们离月亮太远,所以要坐上最快的火箭,小朋友系好安全带,闭上眼睛,准备。(按录音)
到了,睁开眼睛,我们到了哪儿?(指幻灯:太空)
你现在感觉怎样?你看到了什么?(板书:星星、月亮)
我们来到月亮上,把弯弯的月儿当小船,蓝天可以当作什么?星星可以当作什么?
(课间休息)
7、我们一起读书上的第三句。
比较句子。(出示小黑板)
我看见星星和天。
我只看见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先把这两句读一读,找出不同的地方?比一比哪句好?为什么?
闪闪的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写出了星星一亮一亮的,好像对我们眨着眼睛。(板书:闪闪的、蓝蓝的)
蓝蓝的写出了什么?把天写得更美了,所以第二句好。
第一个句子用的是看见,第二句用的只看见。看见只看见有什么不同?只看见的范围小些,看见的范围大些,为什么只看见,是因为蓝天,星星太美了,吸引了目光,所以只看见。
我们一起读二句。
请小朋友把第三句连起读一遍,我只看见要读重点,闪闪、蓝蓝读轻。
8、这篇课文学完了,为了让小朋友读得更好,请小朋友跟着录音读一遍。(请人读)
有表情地齐读,注意老师怎样指导的。
同学们读得好,下面把书关上,老师读前半句,小朋友读后半句,看谁记得住?
再齐背诵一遍,同学们读得很好,这首诗不但小朋友喜欢,我们音乐家把它写成歌来唱,会吗?(齐唱)
9、今天小朋友学得很好,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老师考一考小朋友怎样。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找朋友是把老师给的字块看一下,哪些词放在一起合适,拿这两个字块的小朋友就站在一起,剩下的小朋友就拍手唱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
字块是:弯弯的、小小的、蓝蓝的、闪闪的、月儿、星星、蓝天、小船。
全体小朋友齐读字块上的词。
小朋友再动动脑筋,这些词除了刚才的放法外,还可以怎样放?意思大体不变。又变换放法:天蓝蓝的,月儿弯弯的,星星闪闪的,船小小的。
通过游戏,小朋友们知道了,有的词放法不同,但意思大致相同。
10、打开书,指导课后三题。
读、查课后作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伤》
- 《伤》
- 天山行
- 冰心作文奖诗歌
- 写给回忆的诗
- 齐捷阳连体诗歌集
- 渔家傲观日食
- 踏莎行
- 破阵子
- 请给我一缕阳光
- 红楼十二钗
- 《伤》
- 站在南京城门口
- 栖居的诗心
- 无视
- 经济学视角下民间艺术一般产业化发展研究
- 网购体验质量对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
- 基于“比德”视阈下的古代松柏君子人格象征考论
- 安徽灵璧马家皮影戏考述
- 从儒家到儒教
- 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与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
- 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完善研究
- 中国海陆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动态
- 面貌伦理与情景化道德教育
- 论文化空间视界下的黄梅戏传承与保护
- 从冯友兰论孔子看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问题
- 论法院对权利公平原则的实施
- 都市文学镜像中的都市异化与主体重建
- 论陈望衡环境美学体系的内在逻辑
- 现代社会“摩西”的困惑
-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设计之二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不用嗓子的歌手》设计思路指导
-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反思
- 《不用嗓子的歌手》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不用嗓子的歌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设计之一
- 《动物过冬》综合资料之二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 《故乡》教学设计
- 《不用嗓子的歌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动物过冬》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