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2
《静夜思》教学札记
《静夜思》是我们第一册语文中学到的第二首古诗,整首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堪称李白诗中的经典,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背诵了,故教学重点放在了读准字音和理解古诗上。
家长教孩子背古诗,一般不会注重字音有没有念准了,所以听孩子们背诵这首诗,要么全都是前鼻音,要么全都是平舌音,所以纠正字音,要花一定的功夫。首先课题中的“静”,很多孩子都没读准,它是后鼻音,比较难度,“思”是平舌音,个别孩子常读成翘舌音了,把古诗的题目读正确,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其次在理解诗意时,大部分孩子都对第二行有疑问——疑是地上霜。抓住了这个难点,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霜,恰好今天早上发现塑胶跑道上有一层白白的霜,就带孩子们去看了看,并加以解释,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附在地面的土块、石块、树叶、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体上,就凝结成了冰晶的白霜。接着让孩子们读读第一行和第二行,说说李白觉得什么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级的孩子,很多孩子没认真读就开始乱猜“月亮”、“床”,甚至猜到了“李白”,于是我让孩子们别急,再仔细读读一、二两行,第二次读,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体会,“月光像地上霜。”是啊,李白觉得月光洒在床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样。
此时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当时李白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此时的凄凉孤寂让孩子们去体会可能困难了点。于是我试着让孩子们想一想,你们觉得月光洒在地上像什么,孩子们对这种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最有兴趣了,有的说像一层白白的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条白裙子……是啊,为什么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纱、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说明当时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们慢慢地体会到,李白当时孤单、寂寞的感觉,这样对读好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很大的帮助。正因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无法立刻回去和他们团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觉。
像这样突破难点,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在本课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My Family(我的家庭)
- 我没经历过的友谊、
- 保护森林
- MY INTERESTS(我的兴趣)
- in the park(在公园)
- Fresh Air(新鲜空气)
- 林间景悟人生
- 我们的“六·一”为他们而过
- how to be a good person
- 体育爱好
- Youthful Times(青春时代)
- What will we do when we in a fire(我们将做些什么,当我们在火)
- 花样年华
- 乡村风光
- 无题
-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化特色库建设研究
- 高校图书馆用户不良阅读心理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 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发展策略
- 国外残疾人就业立法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译者主体性的意义:哲学阐释学视角
- 宋代行会初探
- 基于PDCA循环的公共图书馆绩效管理体系
- 微信息时代构建立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论我国税制耦合的困境与出路
- 生活德育美的模式构建
- 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 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民生改善效应研究
- 公共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的实践探究
- 财经新闻报道改进路径探析
- 南阳文化强市战略下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
- 《静夜思》教学设计
- 《静夜思》片断赏析
- 《静夜思》教学札记
- 《静夜思》教学札记
- 《静夜思》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札记
- 《静夜思》教学札记
- 《静夜思》片断赏析
- 《静夜思》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札记
- 《静夜思》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札记
- 《静夜思》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