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7
《小蝌蚪找妈妈》片断赏析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十四课。
[导入设计]
上课开始。教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神秘地说:“老师手上有一封信,是写给我们一年级全体同学的。想知道是谁写给你们的吗?”
学生(大声地):想。
师:好,老师就把这封信读一下。大家可要认真听哟,亲爱的一年级的小朋友们。
大家好!我们是一群小蝌蚪。别人都有妈妈,而我们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从来足有见过我们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得是怎么样的。每当看着别人叫妈妈时,我们都羡慕不已。我们多想找到自己的妈妈呀,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们找到妈妈吗?
此致敬礼
您的朋友:小蝌蚪
×年×月×日
师:“小蝌蚪写信给我们干什么呀?”
生:他们找不到妈妈。想让我们帮他们找妈妈。
师:你们想帮助它们吗?
生(跃跃欲试):想!
师: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子呢?怎样才能找到小蝌蚪的妈妈呢?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分析]
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创设了一个与学生自身有关的生活化情境,并巧设“有人给我们写信。会是谁呢?”的悬念。一年级的学生很少收到信件。现在有这样的一封信,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所以当教师读这封信时,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学生们立刻坐好,满怀好奇地侧耳倾听。这样的创设悬念,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信的内容是以小蝌蚪们寻求帮助的口吻写的,符合一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特点,有童心,有童趣,激起了学生的同情心。随着教师逐步导入——“小蝌蚪想干什么?”“你们想帮助它们吗?”学生跃跃欲试,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在最后,又一次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子呢?”“怎么样才能找到小蝌蚪的妈妈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拿出课本,翻开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导入,能巧妙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巩固知识,并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我想,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结尾时,还可加强与课堂导入的联系,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具完整性。比如,我就针对课堂导入设计了这样的提问结尾:“小蝌蚪为什么和它们的妈妈不一样?”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內容进行整理、巩固,借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使教学內容进一步提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Meet an Englishman(见一个英国人)
- The Value of Reading Books(读书的价值)
- Equal Rights between Men and Women(男女之间的平等权利)
- A New Market(新市场)
- On Perseverance(坚持不懈)
- the Days Mr David in China(大卫先生在中国)
- Our Great Motherland(我们伟大的祖国)
- The Sport I like Best(我最喜欢的运动)
- Getting up Early Is a Good Habit(早起是个好习惯)
- The Broadcasting Station of Our School(我们学校的广播站)
- About Yourself(关于你)
- Overcome Ones Shortcoming(克服缺点问鼎)
- Is Watching TV a Good Thing?(看电视是一件好事吗?)
- A thanking letter(感谢信)
- About Examinations(关于考试)
- 高职院校健全学生党支部工作机制研究
- 档案记载的冀南抗日英烈
- 关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
- 浅谈检察机关党建工作的基层实践
- 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的思考
- 心系档案尽职责 平凡岗位建新功
- 新时期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思考
- 社交媒体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积极影响
-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分析
- 有效运用声像档案促进医院工作和谐发展
- 天堂与地狱:盐商与盐农的处境
-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 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浅析农民工档案的建设与归属
- 试谈“城市记忆”中高校雕塑实物档案的管理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札记
- 《小蝌蚪找妈妈》练习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其它杂项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札记
-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
-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札记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札记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片断赏析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札记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