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13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札记
当孩子刚接触到新课文的时候,总是非常感兴趣。怎样有效地利用第一课时孩子的新鲜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我努力的方向。
本课的开始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见过小蝌蚪的孩子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孩子就会边看图边说出很多关于小蝌蚪的知识。这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孩子们多读课外书兴趣。
在孩子说了很多关于小蝌蚪的信息后,抓住小蝌蚪的外形,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我鼓励孩子们进行朗读比赛,看谁把小蝌蚪读得可爱,让大家喜欢。受到了老师的鼓励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这样先说后读,把孩子的口头语言自然地过渡到书面语言,积累了表达能力和语感,也加深了对课文文字的理解。
老师的言语在课堂上也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在朗读了第一段课文后,我用富有童话韵味的语言引导,“小蝌蚪们在水里快活地游玩着,有一天,它们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了。我们一起跟着它们去找好吗?”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开始了“寻找小蝌蚪妈妈”的历程——朗读。读着读着,他们就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小蝌蚪们原来是在快活地游来游去,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找妈妈了呢?”“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可为什么小蝌蚪看见乌龟就去叫妈妈,乌龟的嘴巴并不宽啊!”……孩子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他们已经沉浸在课文里,思维活跃,作为一个探究者的角色在积极的学习了。这也让我非常佩服孩子们的眼力,这是一群多么爱动脑筋又可爱的孩子啊。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并没有马上给他们答案,而是顺水推“舟”,让孩子继续读课文,然后让小组讨论,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的再一起讨论。结果孩子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比如“小蝌蚪是在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时,想到也要找自己的妈妈;而当小蝌蚪看见乌龟,是因为他们太想找到自己的妈妈了。从哪里看出来呢?“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
相信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舞台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Equal Rights between Men and Women(男女之间的平等权利)
- A thanking letter(感谢信)
- About Examinations(关于考试)
- the Days Mr David in China(大卫先生在中国)
- Is Watching TV a Good Thing?(看电视是一件好事吗?)
- The Broadcasting Station of Our School(我们学校的广播站)
- The Sport I like Best(我最喜欢的运动)
- Our Great Motherland(我们伟大的祖国)
- On Perseverance(坚持不懈)
- Overcome Ones Shortcoming(克服缺点问鼎)
- The Value of Reading Books(读书的价值)
- Getting up Early Is a Good Habit(早起是个好习惯)
- About Yourself(关于你)
- Meet an Englishman(见一个英国人)
- A New Market(新市场)
- 心系档案尽职责 平凡岗位建新功
- 天堂与地狱:盐商与盐农的处境
- 档案记载的冀南抗日英烈
- 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有效运用声像档案促进医院工作和谐发展
- 社交媒体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积极影响
- 浅谈检察机关党建工作的基层实践
-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分析
- 新时期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思考
- 高职院校健全学生党支部工作机制研究
- 关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
- 试谈“城市记忆”中高校雕塑实物档案的管理
- 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的思考
-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 浅析农民工档案的建设与归属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札记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札记
- 《小蝌蚪找妈妈》片断赏析
-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札记
- 《小蝌蚪找妈妈》练习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札记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札记
- 《小蝌蚪找妈妈》其它杂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