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0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重点: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
1、录音机、配乐朗诵磁带。
2、挂图、活动的诗人和太阳。
3、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学生背诵)同学们都背得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登鹳雀楼》)
2、齐读课题,注意正音。
二、解题、介绍作者
1、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
2、“登”还可以说登什么?
3、揭示挂图。述: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听完录音,同学们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四、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指名读后正音。
3、再读古诗,想想哪些词语你能理解,还有哪些不能理解,将不能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五、学习理解诗意
1、学习一二行。
(1)指名读。
(2)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
(3)指名说一二行诗意。
(4)看图想象,说说黄河怎样流入大海。
(5)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
(6)指导朗读。同学们想想,应该怎么读,试着在座位上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过渡: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
2、学习三四行。
(1)理解词语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5)指导朗读。
六、想象诗情
1、听录音,看图想象诗人所观察的景象,诗人观察时的动作和神态。
2、表演: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
七、指导背诵
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
2、随音乐一齐背诵。
八、作业
1、指导写生字:登、欲、穷。
2、抄写、默写这首诗。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Mobile Phone(手机)
- Taiwan Is Part of China(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The Danger of Fake Commodities(伪劣产品的危害)
- New Development for Central and Western
- Is Money Everything?(金钱就是一切吗?)
- Can Money Buy Happiness?(金钱能买来幸福吗?)
- Computer Games(电子游戏)
- Water Pollution(水污染)
- One-child Family(独生子女家庭)
- What Can Money Bring Us(钱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 River Polluited(河流污染)
- Should Students Make Friends On Line?(学生
- Saving Our Earth(拯救地球)
-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环境与发展)
- Stop Polluting the Water(停止污染水)
- 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与系统维护
- 试论信息技术下数字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转变
- 由明朝“考成法”谈起
- 中小型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服务的探索
- 史料批判和运用第一手档案原则
- 基层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发挥的作用
- 物之瑕疵担保责任二题
- 当前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 第二课堂视野下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研究
- 塔吉克族民间文学中的鹰文化及其象征意义探究
- 谈考古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
- 以不变应万变的图书馆图书采购策略
- 浅谈博物馆系统对中华鲟保护历史及现状研究的作用
- 中东铁路的修筑对满洲里的影响
- 1938年的天津特别市
- 《登鹳雀楼》教学札记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 《登鹳雀楼》教学札记
- 《登鹳雀楼》问题探讨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 《登鹳雀楼》相关知识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
- 《登鹳雀楼》问题探讨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 《登鹳雀楼》相关知识
- 《登鹳雀楼》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