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7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

目:看。欲:想要。穷:尽。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点指导:

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十年
送别姐姐
大爱无声
祝妈妈生日快乐
仍……
花开的声音(三) 简单的幸福
花开的声音(二) 班级里的小插曲
让生命开出灿烂花朵
我的好妈妈
风赋
我喜欢读书
生活与魔法:一枚硬币的两面
爷爷
花开的声音(一 ) 愚人节快乐
基于电气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探讨
思想政治工作中基本矛盾的方法研究
中国艾滋病问题在不同流行趋势下的社会理解及防治政策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跨域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研究
论人物观察练习在表演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POP海报在实用美术的运用
保定日报社体制改革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对目前如何做好煤矿企业工会宣教工作分析
浅析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个体化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发展
浅谈国内外图书馆RFID技术状况分析
家长对婴儿托管的需求度与接受度调查
现代小微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对策研究
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日语形容词否定形式的语用论说
《孔乙己》优秀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人生》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祖国》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变色龙》优秀教学设计
《变脸》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