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1
《将进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幻灯显示)
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教学重、难点:
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赏析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多少诗人因饮酒而忘却了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饮酒而在自由的时空尽情地翱翔,也因饮酒而成就了太多的传世佳作。在这其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也正因为如此,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也自诩为“酒仙”,今天,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
(二)解题 :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将—读qiang,有“请”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三)朗读
1、师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四)品读,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介绍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朗读
(出示幻灯) 诵朗基本技巧
一、确定情感基调
二、确定语速
三、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四、处理好停顿
(五)诵读,落实朗诵技巧,检查朗诵水平
(幻灯显示)《将进酒》诵读提示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欢)
§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愤)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 ----(狂)
(六)比较诵读(幻灯显示任志宏诵读录像)。
(七)总结,成果展示。
附板书
将进酒
李白
“诗仙” 悲——欢——愤——狂
“酒仙”
朗读
品读 愁
诵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书包
- 雨,周庄
- 八月桂花香
- 爬山的发现
- 冬之随笔
- 感动
- 初三真苦
- 站得远点看自己
- 元旦的竹
- 完美与残缺
- 趣谈“当家”
- 十一月的萧邦
-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 “黄金搭档”
- 成长的过程
-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 “阴沉”主题的变奏
-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