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劝学》练习

《劝学》练习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5

《劝学》练习

【课堂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 指金属的刀类

B.君子生非异也 通“性”,资质,禀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动词,游泳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学问渊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4.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渐之滫 渐:渐渐 B.形乎动静 形:体现

C.游必就士 就:接近 D.端而言蠕 蠕:微动

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教使之然也 輮使之然也

不扶而直 蟹六跪而二螯

A.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然”字不同,两个“鲜”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鲜”字也不同

6.对“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惟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喻人善恶无常,惟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译文:

(2)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译文:

(3)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译文:

1.D(广泛地学习) 2.B(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 3.略

4. A 5.A 6.D 4 .⑴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他人。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⑵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美好,而是因为被脏水浸泡的结果。⑶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的地方,外出一定要同有知识才能的人交往,用这种方法防止邪恶的东西污染接近了正直的思想。

【译文】君子的学习,听在耳朵里,记在心中,表露在身体的仪态上,显现在行动举止上。轻声的说话,小心的行动,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准则。小人的学习,从耳朵里听进去,又立刻从嘴说出来。嘴与耳朵之间的距离只有四寸远,怎么能使自己的身躯都得到完美呢?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他人。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

飞蓬生长在大麻当中,不用扶持就能长直,白沙混杂在黑色的泥土中,同黑土一起沾染黑了。兰槐芳香的根叫白芷,如果用酸臭的脏水浸泡它,君子不愿意接近它,普通人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美好,而是因为被脏水浸泡的结果。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的地方,外出一定要同有知识才能的人交往,用这种方法防止邪恶的东西污染接近了正直的思想。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会知道天有多高;不亲临深险的山涧,就不会知道地有多厚;没有听到古代先贤的遗训,就不会知道学问有多博大。吴国、越国、夷族和貉族的人,最初降生时他们的啼哭声都是相同的,而长大以后习俗却各不相同,这是受教育不同使他们这样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元旦的竹
初三真苦
完美与残缺
十一月的萧邦
雨,周庄
站得远点看自己
八月桂花香
书包
成长的过程
爬山的发现
“黄金搭档”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感动
趣谈“当家”
冬之随笔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阴沉”主题的变奏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