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8
《我的五样》教案之二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认识自我,初步拟定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教学方法
1、 美读法
2、 讨论法
3、 情境教学法
教学设想
一。导语引入
二.学生活动
1.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品位鉴赏)
2.与作家对话。(探究情缘)
3.与心灵对话。
三.教师总结。
四.课外活动
一、导入:
生活如此繁杂,我们随时需要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做出决定。
小到早上吃什么饭,是喝永和豆浆还是啃麦当劳汉堡?大到学业前途,是考扬中还是考附中?迟缓的比如选择将来怎样的生活方式,紧急的比如有人落水被淹,要不要冒生命危险挺身而出?轻松的好比星期天是游玩还是读书?严酷的例如面对家庭变故,是勇敢面对还是随波逐流?
一个选择,决定一条道路。一条道路,到达一方土地。一方土地,开始一种生活。一种生活,形成一个命运。 可见,正确的选择对于生命的意义。下面我们来阅读著名作家毕淑敏的心理学散文《我的五样》,体会一下这位作家的抉择带给我们哪些心灵的震撼。
二、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并思考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我的五样”是哪五样?
2作者取舍的顺序是怎样?最后坚守的一样什么?为什么?
3、这篇文章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请拿一张纸写出,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三言两语即可)
下面学生自由发言
4结合自己选择的体验,阐述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 人们在清醒地选择之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象婴儿一样,单纯而明朗了。
(2) 我细心地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一如收起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桨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
三、与作者对话:
学生介绍作者 (将打印纸放到投影仪上)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十七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服役十一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0年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作家。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 《血玲珑》 《拯救乳房》等。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这本书是为你,为我,为他,为所有有心人而写。
书中的七个游戏,都直指人生重大问题,深入浅出,梳理过去,指导现在,昭示未来。
人生非游戏,游戏却可以改变人生。
四、与心灵对话
毕淑敏生命的意义是:努力创作,为人类奉献更多精神产品。
马克思生命意义是:为人类幸福而献身。
保尔生命的意义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
那么同学们,你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写出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按顺序依次画去,并简要写出放弃的理由。
主动的放弃,如同退潮的海水,在动荡归于平静的过程中,遗留下突兀屹立的东西,那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礁石。
(无须在全班朗读,珍藏起来留给未来的自己,或与知心朋友交流,相互勉励。)
所有的决定都必有取舍,有取舍就会有痛苦,世上没有万全之策。所有的决定都包含放弃,你不可能占尽便宜。当你明确了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依次明晰了重要事项的次序,剩下的就是按图索骥。
一个游戏,指引一条道路;
一个选择,决定一种命运,
希望同学们细心收好这张纸,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桨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书包
- 十一月的萧邦
- 冬之随笔
- 站得远点看自己
- 趣谈“当家”
-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 元旦的竹
- 完美与残缺
- 初三真苦
- 爬山的发现
- 成长的过程
- “黄金搭档”
- 八月桂花香
- 雨,周庄
- 感动
-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 “阴沉”主题的变奏
-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