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我的五样》教案之五

《我的五样》教案之五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8

《我的五样》教案之五

教学目的

1.浓缩内容,理清思路。

2.品味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教学重点

品位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教学方法

读:学会略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品:品味描写的精妙,体会作者思想的独到。

思:联系自身实际,思考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该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作家简介: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和大家做一个心理游戏,请大家按照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请写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并说明理由。

2、请依次划去这“五样东西”中相对不重要的四样,并说明理由。

过渡:这虽是一次虚拟的选择,却是我们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的一次深入思考,面对这一问题,也许你很果断,也许你很踌躇,也许你从未考虑过,不知从何说起。没关系,先让我们来借鉴和参考一下作家毕淑敏在《我的五样》中的选择和取舍吧。

三、整体感知

1.快速略读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写“选”,哪些段落写“弃”?

明确: a.第17自然段是过渡段,即“留”的内容是第1—16/17自然段。b.明确第40段是写“弃”的最后一段。即“弃”的内容是第16/17—40自然段2.学生回答。

2.模仿以“留”、“弃”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用一个字概括第41—45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上思考,容易想到“感想/感慨、抒情/议论”等概念,从而概括成“感”或“议”。

3.作者为什么首先选择水、阳光和空气作为生命存在的三个要素?

明确:因为生命的存在是个大前提,没有生命,其他一切都没有存在的可能。

4.作者为什么选择了鲜花?

明确:因为鲜花代表着爱和美好。生命中如果没有了爱,那生命还有什么值得珍惜的东西呢?

5、根据作者舍弃的顺序概括出逐步舍弃各种东西的理由。

明确:作者首先去掉的是鲜花,因为鲜花相较于生命与写作是处于相对不重要的位置。其次去掉的是水,因为没有水还可以坚持若干小时,“我”还可以写作。再次去掉的是空气,因为只要有阳光的温暖,“我”一样可以写作。当只剩下阳光和笔时作者最终选择了笔,因为放弃了笔就是放弃“我”写作的生命,就没有了“我”的灵魂,也就真正没有了“我”生命的存在。

6.作者在舍弃的过程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被要求最后只能保留一种时,为什么作者给的答案的读者先前没有料到的笔?

明确:作者此时有着清醒的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既然“我”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写作,那笔只能是“我”五样中惟一的保留。如果放弃了笔而选择了阳光,那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到处游走的僵尸。在毕淑敏看来,多作家而言,再没有什么比写作更重要,因为作家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审视、思考社会和再现自己的审视和思考,一位作家放弃了笔,比让他失去生命还要痛苦。

7.作者在文中说“人们在清醒的选择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像婴儿一样,单纯而明朗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一个人一旦清楚“我为何而生”后,一切变得非常清晰而有意义。这是作者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生命存在意义后的释然,这让作者感到轻松,灵魂深处异常单纯,“我”的生命里写作是惟一不可以放弃的追求,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这种清晰的答案甚至让人有种不可抑制的兴奋。

8.作者还在文中说:“我细心地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一如收起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桨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如何理解?

明确:“我”明白了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创作后,就明白了“我”人生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既然“我”存在的意义如此,那就开始“我”生命的航程吧,在有着狂风骤雨的生活里用“我”的笔奋力画出一条有价值的生命航道,为社会奉献出尽可能多的宝贵精神产品。

四、修辞手法

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用空气、水、阳光对生命的宝贵衬托鲜花的可贵,生命固然重要,但没有鲜花存在的生命会失去多少光彩。用空气、水、阳光、鲜花来衬托笔,前四样东西固然宝贵,可它们和写作的笔一比,都不是最宝贵的。用同学们写的父母、孩子、爱人与自己想写的笔作对比,在诸多的忍痛割舍后,还是强调了自己对笔钟爱的理由。(写法上逐层推进)

比喻手法的运用。比喻运用妥帖。如:“万物好似压缩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只有五样可以塞入。”如“我细心地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战胜风暴的努力了。”再如“教室内变得很寂静,好似荒凉的坟冢。”

五、赏析体验

作者以女性的敏锐和细致,将人生路上各种欲望舍弃的艰难和内心痛苦体验、感受表现得充分而深刻,准确而到位。如作者写到舍弃水的体验时是:“立即喉咙苦涩,舌头肿痛,心也随之焦枯成灰”,又如写到舍弃空气时是:“闭起眼睛一跺脚”,将空气划去,其不忍、无奈又无助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很擅长从写人物外部的感受来刻画人物心理。

六、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作者其实用虚拟的一次“测验”回答了“我因何而生?”这个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问。人一旦明白了这一追寻,在生命行进的路途中遇到选择和舍弃时就会比较镇定和从容,就会比较恰当地排出轻重缓急。我因何而生?作者的回答是写作。其实这种生命存在意义的追问也同样适合在座的每一个人,每个人正面叩问自己的灵魂,明白生命存在的意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爬山的发现
感动
八月桂花香
元旦的竹
雨,周庄
十一月的萧邦
趣谈“当家”
站得远点看自己
冬之随笔
“黄金搭档”
成长的过程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初三真苦
书包
完美与残缺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阴沉”主题的变奏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