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我的五样》教案之九

《我的五样》教案之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3

《我的五样》教案之九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活动中的选择,叩问灵魂,理解生命的意义。

2.积极参与活动,做出自己的选择,以严肃的态度思考人生的意义。

【教学设想】

“活动体验”要特别注意进行必要的教学组织,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让学生进入一种严肃、平静的状态进行阅读、选择。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这一部分话题,需要理性地思考,需要虔诚地面对,需要触动心灵来感受,需要深刻体验来感悟。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年少时,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发誓,认为自己绝不能平平淡淡过此一生,渴望拥有生命中无限的精彩。年岁渐长,懂得人是不可能拥有世界上的一切,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必须要思考活着的意义,学会选择、珍藏自己的真爱。今天我们将共同参加一个活动,坦诚叩问自己的心灵,追寻生命的意义。

二、速读课文,感知课文中活动过程。

学生整合信息并讨论:活动的步骤、注意点以及作者取舍的理由。

同桌之间分工合作探究,模拟课文中活动,一个扮演老师,另一个扮演学生。“老师”明确游戏的步骤。“学生”归纳作者选择的理由。

生步骤总结如下:1、想出认定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不必从逻辑上推敲,只需是情感上的真爱)

2、再次确认。(不用自己的观点去衡量他人)

3、逐项划去写下的四样,剩余最后一样。

生陈述理由如下:

作者选择了水、空气、阳光、鲜花、笔五样。首先去掉的是鲜花,因为鲜花相对不重要的,作者其次去掉的是水,有阳光和空气在,仍然能够写作。再一次删去的东西是空气,因为只要有阳光的温暖,“我”一样可以写作。当东西只剩下阳光和笔时,作者最终选择了笔,因为放弃了笔,就是放弃了“我”写作的生命,“我”为何而生?作者此时有着清醒的生命意义的思考,笔是五样中最后唯一的选择,相当于一个作家的灵魂。如果放弃了笔而选择了阳光,那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在毕淑敏看来,作家存在意义就是审视、思考社会和再现这一切,一位作家放弃了笔,比让他失去生命还要痛苦。

师板书:取舍过程(附后)

三、参照课文,师发纸片、生参与活动,独立去体验取舍的过程。注意气氛平静、严肃。

四、小组间交流讨论、阐述理由,推荐代表谈一谈。

师感言:人生有笔直的大道,也会遇到曲折的小径,或者发生很多意外,你不得不付出代价和牺牲,你可以悲伤和愤慨,最重要的是,为了你的真爱,生活一定要继续,你还要坚持向前。

五、师自述选择(备选)

六、朗读最后四节,感悟作者的心情,思考生命的意义。

生朗读,并谈自己的感悟。

师小结:通过朗读这一段,作者完成了生命的选择,其实当看到同学义无返顾的表情,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单纯而明朗”(文中的话)的希望,相信你的未来之路一定会走得更坚定。

你能逃避这个游戏的规则,但是你无法逃避生命不止的追寻。人生本身并不长,做出了抉择后,想要实现它恐怕时间是不够的,容不得有那么多的枝桠去分心。知道了自己的真实心灵,就要逐渐学会去正视它;了解自己的基本需求,便努力去争取属于你的那一样——生命的真爱。多余的累赘,也许不是生命所能承受之重。

七、课后作业设计:

在活动的过程中你经历了心灵的抉择、挣扎,写下自己选择或放弃的某一样的心理感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冬之随笔
站得远点看自己
感动
趣谈“当家”
十一月的萧邦
成长的过程
元旦的竹
爬山的发现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完美与残缺
初三真苦
书包
雨,周庄
“黄金搭档”
八月桂花香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阴沉”主题的变奏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