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及以下词语:元旦、北京、乐曲、口令。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升国旗时庄严隆重的气氛,激发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
(1)课前带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相。
(2)教学挂图。
2.学生:搜集有关国旗的知识和升旗仪式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国旗,让学生说说国旗的特征。
2.谈话引出课题。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自从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后,这鲜艳的旗帜就飘扬在祖国的大地上。每天清晨,在天安门广场上,国旗都会和太阳一同升起。
板书:1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认读生字“旗”。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里讲的是天安门广场上进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和人们观看升旗仪式时的举动。)
(本课一些词句比较难理解,学生读起来有一定困难,通过老师范读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板书:天安门广场上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边画出不会读的生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在不懂的词语下面画“——”。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字音。
3.全班汇报生字识记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元旦北京广场庄严仪式国旗班护旗护卫队员乐曲口令
①小老师先教,读词语中的生字,再教读词语。如“元旦”先读“旦”,再读“元旦”。
﹝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有利于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②开火车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重点指导读准后鼻音:京、令;多音字:曲。
4.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要求:不丢字、不加字、注意标点符号。
(1)自由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
﹝在学生识记生字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朗读课文。﹞
(四)读文感悟,体会感情。
1.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归纳学生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解决。如:
“人山人海”:让学生结合人们观看升旗仪式的画面或生活实际理解。
“礼服、绶带”:指导学生观察插图理解。
“擎着、持枪礼、举手礼、注目礼”:让学生观看图片动手做一做。
3.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你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体会到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
(1)自由读课文,找出体现升旗仪式庄严隆重的词语、句子。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指导朗读。
①播放“人山人海”场面录像,体会“人山人海”的词意和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的隆重。指导学生重读这个词语。
②结合升旗仪式的画面,通过指导朗读,理解描写国旗班战士的服装、动作的词句,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
a.课件播放国旗班战士进行升旗仪式的场面。
b.让学生找出描写国旗班战士进行升旗仪式的动作的词句。
c.采用自由读、自荐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句,体会升旗仪式庄严隆重。
d.让学生分小组演一演,加深体会。
③让学生找出描写人们观看升旗仪式行礼的句子。读一读,演一演,体会人们对国旗的崇敬与热爱。
(五)总结读文,拓展思维。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看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画面,让学生谈谈此时此刻的感受。
3.让学生谈谈学校升旗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
4.总结谈话。
通过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体会到人们对国旗的热爱,我们也和他们一样深深地热爱我国的国旗,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了《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我们感受到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表达我们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
1.分组朗读比赛。
2.指名读。
3.齐读。
(二)识记要求会认的生字。
1.复习要求会认的生字。
2.指导记忆生字。
(三)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1.认识“严、曲、式”的笔顺。
2.在田字格上指导书写生字。
3.学生在田字格上先描红字再仿写。
(四)积累词语。
1.抄写要求会写的词语。
2.从课文中找出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五)课后延伸。
课后收集有关升国旗的知识。
【课堂板书】
1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天安门广场上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
庄严 隆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冬之随笔
- 元旦的竹
- 趣谈“当家”
- “黄金搭档”
-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 感动
- 八月桂花香
- 初三真苦
- 雨,周庄
- 完美与残缺
- 书包
- 站得远点看自己
- 爬山的发现
- 成长的过程
- 十一月的萧邦
-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 “阴沉”主题的变奏
-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