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0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之二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就以《小马过河》这一课为例,我来谈谈自己在教学这一课时,如何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的。
一、适量的讲。用“四两拨千斤”和“牵一发面动全身”来说明讲的适量也许是最适合不过了,在课堂上当讲而讲,讲则必精。在《小马过河》一文中,我抓住“评”字,引导学生评价小马的优缺点。接着,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感悟说说从哪些字、词、句中可以体会小马的优缺点。
二、适度的讲。所谓“适度”的“度”,就是从学生的认知度出发。教师的讲应该让学生能够接受,应该依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例如《小马过河》一文的教学中,学生朗读妈妈对小马说的话出现困难时,我花了相当一部分的时间讲,通过讲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身临其境。
三、适时的讲。课堂中教师的讲应该具有一定的时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小马过河》,在谈到小马的优点时,有学生说小马很“厉害”其实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小马的“勇敢”,只是苦于一时没有确切的词语形容,这时候我便抓住小马的话引导“刚才这位同学说小马‘厉害’,那么小马究竟厉害在哪里呢?我们一起读读小马的话,体会一下小马的语气,就会明白了。”这一番“讲”,使学生的思维找到了“支点”,他们通过朗读马上体会到了小马的“厉害”在于它的“勇敢”,在于它的“敢干尝试”。
《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中,小马虽然勇敢,但是没有妈妈的正确、耐心的鼓励是过不了河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多讲少讲并没有界限,关键在于“意”,而不在于“形”。小马一定要自己过河,妈妈也可以尽情地说。文本并非仅是一种物化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理性化了的生命体,只在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同桌
- 爱
- 让大自然走进心灵
- 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 城主的儿子
- 繁星几时有
- 暑期游记
- 混乱的战争
- 祖国——母亲
- 假如我是鸟
- 变幻的四季,美丽的春
- 我战胜了苦瓜
- 古文体作文
- 快乐学习
- 中秋
- 五台山“清凉智慧”的佛学内涵及其禅学价值
- 论唐代宰相对佛教的认知
-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
- 龙场悟道后阳明禅诗之新变
- 怎样通过教学对聋生心理进行建构
- 萨迦派的文殊信仰
-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
- 试论中共在陕甘地区领导兵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 唐代裴氏中眷宗教信仰探析
- 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探索与思考
- 晚年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 试论做好新时期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 蒲松龄对卡夫卡的影响及对超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贡献
- 能海上师五台山传戒改革及其意义
- 《谛义证得经》的主要思想
-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六下)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一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三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二
- 《识字4》教学设计(一下)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
- 《识字4》教学片断与评析
- 《灯光》教学设计三
-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六下)
- 《陈涉世家》试题及答案
- 《识字4》(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二
- 中考文言文习题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