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1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1941年10月21日这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德国纳粹的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暴行。“亲爱的爸爸妈妈”就是孩子们最后一声呼唤。孩子们本来有金色的童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而法西斯强盗为了灭种,竟把他们斩尽杀绝,由此告诉我们,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我们要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作者记述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着重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
二、整体感知:
1、订正字词:
2、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 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看纪念演出;3)记述作家的座谈;4)参观纪念馆
3、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三、问题探究: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5、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四、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①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不仅写天气,而且一词一顿,极力渲染无限悲哀的气氛。
②“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③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历史的印迹(包括两位生还者),在这凄风苦雨中,与现实融为一体。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但不忘历史、纪念死者,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民族,是何等的荒谬。
五、课堂小结:
对照德国,我们的邻国日本忤逆民心,一意孤行,肆意推卸蓄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责任、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掩盖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攻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正义审判,拒绝修改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教科书。种种卑劣行径,告诉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要时刻提高警惕呀!
六、布置作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翱翔在13岁的天空
- 闪电
- 缅怀革命先烈,学做星海高尚人
- 一个城市人的搬迁
- 快乐——平平淡淡也是真
- 生活中的友谊
- 花堪折,月如斯
- 早恋,青春的舞曲
- 蝴蝶
- 属于海洋的气质
- 伸伸手,伸出信赖
- 心中有把伞
- 向朝阳挥手
- 老照片的故事
- 随感
- 治统的大肠
- 成绩单后面的信
- 陈行之思想小品辑录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哪吒那孩子
- 泡药酒,话人生
- 人该有上上善
- 开发“人口”资源
- 与民以便 2015年2期
- 不是谁都能做好一条狗
- 真迷信,假信仰
- 孔雀的“选择性”
- 周仁不仁 2015年2期
- 杂议“鼓掌”
- 三言两语(F)
-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鹤群》
-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口技》
- 海淀区2010-2011学年度初三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 将心比心 教案教学设计
- 沐浴改革,正视挑战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蟋蟀在时报广场》课文全解
- 万年牢 教案教学设计
- 2011年中考优秀作文素材:《禁不住的泪》
- 《咏梅》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解析:《白鹅》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解析:《鲁迅自传》
- 鸟的天堂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