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1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暗喻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作者江河,是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朦胧诗”运动的主将之一。
(放录音带)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五、练习:
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
练习二:
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这是将“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形成类比联想,以想像中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与缀满繁星的景象类比,使人意会到令人向往的诗一般的生活境界。
3、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欧洲行(1)
- 参观浙江大学
- 游桂林
- 夜游新区政府
- 记一次秋游
- 游览天梯山
- 捞鱼
- 厦门游记
- 秋游
- 武夷山之旅
- 游奇秒的云南九乡洞
- 游锦绣园
- 海上田园之旅
- 舟山之旅
- 参观珊瑚礁
- 公司特征、行业竞争属性与环境信息披露
- “长江经济带”龙尾
- 沿江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制创新
- 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若干思考
- 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与合作
- 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与创新发展
- 区域发展差异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 从南北方经济比较看长江经济带发展
- 基于长江经济带东西开放的贵州双向产业转移战略
-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思考
- 我国老工业基地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 24个大中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及房价相对泡沫估算
- 构建农村经济和农民主体长期发展的产权基础
- 全面深化长江中上游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 “合作社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
-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之一
- 《雨说》教学设计
- 外国诗两首《夜》教学设计
-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 《我是什么》教学片段及评析
-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教学设计
-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 《我是什么》综合资料
-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之三
- 赏析《我是什么》
-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 《我是什么》片断赏析
-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之四
-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之二
- 《我是什么》教学片段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