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6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3、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再向大家介绍一篇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板书)创作的十四行诗《蛔蝈与蛐蛐》(板书)。

二、教读新课。

1.指名朗读这首诗。正音。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 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基调,注意处理朗读语调,注意音步和轻重音的正确掌握。

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盛夏——蝈蝈的乐音
大地的诗歌 充满生机

严冬——蛐蛐的歌儿

5.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6、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三、布置作业。

熟读成诵。

在理解诗的思路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捞鱼
参观珊瑚礁
记一次秋游
海上田园之旅
厦门游记
游览天梯山
游奇秒的云南九乡洞
夜游新区政府
欧洲行(1)
舟山之旅
秋游
参观浙江大学
游桂林
游锦绣园
武夷山之旅
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与合作
“合作社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
我国老工业基地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思考
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若干思考
全面深化长江中上游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基于长江经济带东西开放的贵州双向产业转移战略
区域发展差异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与创新发展
24个大中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及房价相对泡沫估算
“长江经济带”龙尾
公司特征、行业竞争属性与环境信息披露
沿江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制创新
从南北方经济比较看长江经济带发展
构建农村经济和农民主体长期发展的产权基础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之四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之一
外国诗两首《夜》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教学片段及评析
《我是什么》教学片段评析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之三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之二
《我是什么》片断赏析
《我是什么》综合资料
《雨说》教学设计
赏析《我是什么》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