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化石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2.联想想像法。3.讨论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二、解题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三、畅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全诗,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
3.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生物学知识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
(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录出诗中4、6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5)化石重视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6)全诗七节的思路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请简要概括。
4.学生集体诵读全诗,读出对自然高妙的赞叹。
四、探究研讨
1.指名学生诵读第1节,思考:诗歌以四个问句开篇却并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诗行中提到的几个“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么?请结合你所搜集到的生物学知识,谈谈有关生物进化的话题。
明确:依次指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2.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特点。
提示:“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3.“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诗句会引发你作何感想,请就你搜集到的资料给大家讲讲有关恐龙和猛犸的情况。
4.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惊讶,阅读全诗请选择一种化石,合理想像,写一段故事,体裁不限。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双湖公园
- 月下的伤
- 我的故乡
- 青屏山美景
- 马兰村一日游
- 美丽的金丝峡
- 班主任刘老师
- 美丽的雪景
- 赞冬雪
- 校园的四季
- 大自然的美
- 钦州三娘湾
- 美丽的大海
- 绿色的月
- 美丽的校园
- 北漂,另一种寻找
- 蔡志忠:左手漫画右手物理
- 南下记者的酸甜苦辣咸
- 秋风桐槐说就项羽
- “为什么再苦再累都要奔北上广?”问题讨论启事
- 十年一觉北漂梦
- 浪子的告白(外一首)
- 家族争生: 一份遗嘱一场梦
- 国是之变 民必从之
- 渴望“扶正”(点评)
- 苏东坡的东莞
- 初芽(外一首)
- 身体的困兽
- 春秋记(组诗)
- 为医疗设备“治病”的中国好医工
- 《爷爷和小树》教案和教学札记(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
- 《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人教版二年级第四册)
-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秋天的雨设计意图(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及课堂评析
- 18《盘古开天地》(人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 祖父的园子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
-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看电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快乐旅行》标准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作文指导)
- 人教版下册第1课《柳树醒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操场上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我给_____聊一聊》教案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作文教学指导)
-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