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3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中讲的几种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学会汉字“晨、池、岸、春、粮”。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11课《动物过冬》。(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从课题大家一定知道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动物过冬的事,那么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小动物,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6页。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要求学生看汉字小声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看拼音。
2.再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动笔画出后面生字表中的6个生字,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中讲了哪几种小动物过冬的事?有几个自然段?
三、逐段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第1自然段)
(1)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共有几句话?
(2)指名说说每句话都写的什么。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问:最后一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指名试读)
(4)小结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想想这段主要谁和谁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边读边用笔画出答案。(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①小蚂蚁看见了谁?说了什么?(板书:燕子、杜鹃、黄鹂)
②喜鹊是怎么回答的?从喜鹊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到南方去)为什么要到南方去呢?(教师提示:燕子、杜鹃、黄鹂这们是一种候鸟,天冷了,它们到南方过冬,等到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又飞回来了)
③小蚂蚁又说了什么?喜鹊又是怎么回答的?(板书:留在当地)
④教师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小蚂蚁的话要读得天真,好奇。喜鹊的话可以读得平静、和气)
(2)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第2自然段,这段主要写小蚂蚁和小喜鹊的对话,我们从中知道了燕子、杜鹃、黄鹂去南方过冬。喜鹊留在北方过冬。下面我们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来自学第3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板书:青蛙 冬眠)
(2)指名读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什么是“冬眠”。
(3)指名说说“冬眠”和“睡觉”有什么不同?
(4)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对话的语气。
(5)小结第3自然段内容。
4.学习第4自然段。(齐读第4自然段)
(1)想想小蚂蚁是怎样过冬的?(板书:蚂蚁准备食物)
(2)小结第4自然段。
四、看板书总结全文
1.课文中讲了哪些动物过冬的事?
2.教师小结。(略)
第2课时
一、导言
同学齐读课文,思考:
1.这篇课文讲了哪些动物过冬的事?
2.你还知道别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请讲给同学们听。
二、学习生字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晨、池、春、食”要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食”字最后一笔是点不能写成捺。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晨”上小下大,下部应宽。
“春”撇捺要伸放,中横稍宽,其余紧束。
“粮”左右靠紧,右捺伸展。
“食”上部撇捺宽,下部窄长。
4.完成课文后的第3题。
三、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四、指导学生阅读《课外阅读》中《小花狗找朋友》一文
五、总结
附:板书设计
燕子、杜鹃、黄鹂(到南方去)
动物过冬 喜鹊 (留在当地)
青蛙 (冬眠)
蚂蚁 (准备食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天山行
- 破阵子
- 请给我一缕阳光
- 渔家傲观日食
- 栖居的诗心
- 《伤》
- 站在南京城门口
- 写给回忆的诗
- 红楼十二钗
- 《伤》
- 无视
- 齐捷阳连体诗歌集
- 《伤》
- 踏莎行
- 冰心作文奖诗歌
- 深入把握思想建党的七个特性
- 我党对纯洁性建设的探索及启示
- 权力监督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 宗教传统对当代技术发展的伦理价值
- 城乡环境正义:问题、原因及解决路径
- 实事求是的三重要求
- 我国现代化“第五化”观点辨析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众化
- 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 美国爵士乐美学的意识形态性
- 《老子》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启示
- 城市新贫困治理问题研究
- 我党党内规则研究
- 提升科学证据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水平
-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
-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动物过冬珍闻
- 《动物过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二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七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一
-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三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五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四
-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动物过冬》活动课教学设计
-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六
- 《动物过冬》习题精选
-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