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
翻新时间:2023-05-18
《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自学内容:
1、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2、熟悉诗歌,把握人物形象。
3、三读诗歌,赏析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
教师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一、四次挑错
(一)木兰“叹惜”不可爱。(理解人物形象也有一个平常人的情感。)
(二)木兰“买东西”不可爱。(学习互文的修辞)
(三)木兰想家不可爱。
(四)木兰辞官有点傻。(简要了解古代官制及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
二、三次改诗
(一)师改第3段,变详为略。(无法表现出木兰出征前紧张的准备工作)
(二)生改第4段,变略为详。(改变之后的战争血腥场面与全文不协调,也冲淡了木兰的形象。)
(三)生改结尾段,变隐为显。(无法体现出含蓄凝练的语言美。)
三、两次训练
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认为美妙的句子或词,用“表现了(说明了,看出了)。”的格式写一句分析评论的话。
2、填空:“木兰,你让我想起了;木兰,你让我感到了。”
一点质疑
问题:学完全文之后,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完全教给学生自己来说、来学、来思考,我设计的几个挑错、改诗,学生对此形式很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将平时的老师提问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这是我很欣喜的一点。由这节课,我也想:我们平时备课时需要多动脑子,多设计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有话可说、积极思考的问题形式,真正将课堂的有效性与有趣性结合起来。这除了我们有灵敏的思维之外,也需要大量的学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元旦的竹
- 感动
- 完美与残缺
- 成长的过程
- 八月桂花香
- 站得远点看自己
- 爬山的发现
- 十一月的萧邦
- 冬之随笔
- “黄金搭档”
- 雨,周庄
- 趣谈“当家”
-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 初三真苦
- 书包
-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 “阴沉”主题的变奏
-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