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9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1
一、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三、教学准备:卡片
投影
录音
四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读一读。
(1)“李明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趴在桌上准备上美术课。”(“术、铅、盒、削。”等字,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读、识记)
(2)林英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可结合“皱纹、把书弄破、吐痰、注射”等生活用语帮助识记)
2、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3、“术、吐、注、铅、桌”是既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可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术、土、主、住、沿、船”等字分析字形。
4、写字指导。本课要求书写的字较多,建议在描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二)朗读感悟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
1、揭示课题提问:树叶一般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
2、【录音范读】
3课文中的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理由。
4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5、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6、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7、【投影出示】指导分角色朗读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三)实践活动
画一张有绿绿的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李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做蛋饺皮
- 从“77”到“97”
- 寸金桥
- 读《为孩子上学,一民工演绎新“孟母三迁”》有感
- 一件怪事
- 美丽的大海
- 啊!妈妈!我回来了!
- 未来的学校
- 阳光行动
- 从一幅画说起
-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 红锦黑金
- 做星星,真好
- 第一次真好
- 做一本书,真好
-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与公共财政论的发展
- 建设生态区的法制保障(下)(1)
- 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 谈公共财政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 论关于商业秘密权的保护(1)
- 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和翻译
- 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和探索(1)
- 面对入世:财政政策的调整和选择
-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
- 关于国际旅行支票性质及其法律适用问题的法律分析(1)
- 渔业权是渔民的固有权利(1)
- 论企业法人民事权利能力之性质(1)
-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法的命运(1)
- 财政支出理论的历史考察
- 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1)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5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4
- 《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 《打电话》片段教学
- 《半截蜡烛》教学片段及反思
- 《半截蜡烛》案例分析
-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4
- 《半截蜡烛》教学案例
- 《半截蜡烛》A、B案
- 《半截蜡烛》片断赏析
-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5
- 《半截蜡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