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2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补充: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
(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
5.品读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2)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游山西村》
1.初读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
(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
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
4.品读悟哲理。
5.就读成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雨*花
- 聆听花开的声音
- 生命,因舍弃而美丽
- 雨之歌
- 渴望和他分手
- 渴望得到完美
- 回眸约定
- 灵魂的忏悔
- 雪花挂满老槐树
- 诚信——与我们同行
- 五月十号的音符
- 石子与金子
- 风干的记忆
- 渴望回到童年
- 成功的基石
- 春之积雪 2014年7期
- 花开有期 2014年7期
- 树叶糕团铺
- 两个臭小子
- 吃货怪事 2014年6期
- 四月的栅栏
- 天下第一庄
- 搞笑说明书
- 化简为繁 2014年7期
- 跳蚤和羊皮
- 李敏镐:美玉成器,光辉熠熠
- 鲛人之泪 2014年6期
- 武林高手VS灭绝师太
- 野兔之死 2014年7期
- 驾驭高手 2014年7期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丑小鸭》教学设计
-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建议
- 《丑小鸭》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