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1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同时,感悟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拓展与延伸】观察一种小动物,运用本课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
【重、难点突破】感悟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学过的《松鼠》这篇课文,交流松鼠留给我们的印象,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学习《跑进家来的松鼠》
板书课题:跑进家来的松鼠
二、带问题默读课文:如果我们家跑进一只老鼠,那肯定会被我们赶走,因为老鼠总是在我们的家里搞破坏,我们大家都非常讨厌它。而如今跑进家来的松鼠也搞了许多的破坏,可是却没有被赶走,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还能说说松鼠进家后搞了哪些破坏吗?
教学提示: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松鼠的可爱和全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可采用自主学习方法。
教学参考:
文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鲜蘑菇,松鼠忙活了一个早晨把它们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头巾等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
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文章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是那么可爱,因此,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孩子的调皮。细细读来,课文处处充溢着对松鼠的喜爱。
三、自由读课文,思考: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松鼠的可爱和全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的?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
教学提示:此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写动物的文章与写人的文章一样,要通过具体的事例,结合一些细节描写,如动作、神态等加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也可按照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教学参考:
附对课文重点语句理解:
①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这句话介绍的是松鼠的习性。写松鼠在我们家“整天满屋乱跑”“跳来跳去”,可从“惊人”“从来没有”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小松鼠的这些行为并没有丝毫的埋怨,我们读到的只有称赞。
②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松鼠“跳”到小作者的肩上,“蹭”他的脸,还“轻轻咬”他的耳朵,俨然,松鼠已成为小作者亲密的伙伴。对于松鼠的喜好,小作者已了然于心。描写松鼠的几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松鼠的可爱灵活,更流露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③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读着爸爸的这句话,爸爸对松鼠因喜爱而产生的宽容溢于言表。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发现自己一直错怪了自己的孩子,爸爸不仅没有责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认为这是松鼠的天性,还夸奖它“不甘落后”。
④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松鼠不见了,作者一家人到处去找,却又哪儿也找不到。虽然猜想它也许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里是“空落落”的,他们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啊。
四、你能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写松鼠的可爱与全家人对它的喜爱的吗?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呢?
教学提示:此问的答案已经蕴含于上一教学环节之中,非常简单。前一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后一问目的是让学生表达他们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对于动物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作业:
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习作,表达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文字版):
板书设计(图片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爬山的发现
- 趣谈“当家”
- 十一月的萧邦
- 初三真苦
- 冬之随笔
- 八月桂花香
- 元旦的竹
- 书包
- 雨,周庄
-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 “黄金搭档”
- 完美与残缺
- 站得远点看自己
- 感动
- 成长的过程
-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 “阴沉”主题的变奏
-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