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14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三
第一课时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放伴奏歌曲《小鸟》师生加动作。)请大家一起跟我做!
师: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师:你了解关于小鸟的哪些知识?
师:小鸟的家在哪?
师:对,有树的地方就有鸟儿身影,瞧(实物,两只鸟蛋)这是什么?
师:我们今天主要来学习第九课两只鸟蛋(板书课题)
二、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1.合作学习。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学习,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和小伙伴们合作读。
2.交流识字。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样认识的?同桌交流,看谁办法最好。
3.竞赛识字。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转到哪就领读三遍,看谁读得准,认得多。
三、自读自悟,充分想象
1.学习第一小节
(1)生自读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2)师范读,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气。
(3)指名读,生互相评议
(4)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
(5)你还能说出几个像这样的词语吗?(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指导)
2.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文、思考: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2)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
(3)启发想象: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你能表演一下吗?表演后试着把鸟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4)你还能用“焦急不安”说句话吗?
四、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
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背诵前两个小节。
五、写字
1.读读“听、唱、连、远”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口”和“点”学生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优秀作业,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读说结合,再次感知
背诵前两小节
二、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能力
1.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我”的神情、动作词语。
(2)学生做动作理解“小心、连忙、捧着、轻轻地”等词语意思。
(3)小组练习读课文,体会“我”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2.学习第四小节
(1)组内读文,讨论:“我”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投向”什么意思?
(2)想象读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当你抬头仰望蓝天时会看见什么?体会着读读这小节?
(3)“仿佛”一词怎样理解?(可以和“好像”互换)你还能用“仿佛”说句话吗?
如:鸟儿仿佛。
仿佛。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音乐渲染气氛,情景交融,使学生情感与课文语言合二为一,激起学生情感共鸣)
三、背诵
1.师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背诵后两小节。
2.分小组以“挑战冠军”形式背诵全文。
四、拓展延伸
1.读文抄写文中你喜欢词语,争取记住它。
2.学生想象最后一节所描绘的画面,试着画一幅画。
3.寻找有关鸟的图片、资料,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五、写字
师重点指导“定向”两个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优点连连看
- 我们班上的‘四季’人
- 使我终生难忘的事
- 爷爷的手
- 我的妈妈
- 棒棒糖般的美丽爱情
- 第一回:宴实验豪杰七结义,斩黄祎英雄首立功
- 这一镜头使我难忘
- 第三回:议温明血魔套中原,馈骁将皇臣交李负
- 伟大的教育之爱
- 我的朋友小梁
- 第二回:天蜀军怒出冀中,王卓然力诛剑卫
- “懒虫”的故事
- 爱哭的我
- 我的妈妈
- 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
- 大都市发展的路径——浅谈现代大都市的近代起源
- 社会分层理论对性社会学研究的启示
- 想象的地理及其表述形式:东方化东方
- 妇女与性别研究的理论推进
- 从街头音乐看美国社会和文化
- 西医东渐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制度的肇始
- 珠海事件与日本人的异化
- 中国农民“从身分到契约”过程中的特定阶段
- “现实主义冲击波”下的现世主义
- 妇女研究的历史语境:父权制、现代性与性别关系
- 城市贫困人口的群体认同与社会融合
- 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 开放中国属性:海外华人圈华语变体切片
- 现阶段中国农村血缘与姻缘博弈现象探析
- 《再别康桥》
- 游褒禅山记
- 《离骚》
- 《故都的秋》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再别康桥
- 飞向太空的航程
- 《沁园春。长沙》
- 小狗包弟
- 《大堰河——我的保姆》
- 包身工
-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教案
-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为别里科夫拟写墓志铭
-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 《我有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