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2
《花的勇气》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可以通过课文前面的提示语,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然后组织学生在自主读书,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
2.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课文在第二自然段写“我”扒开草后看见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之时,并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吃惊,教学时,应让学生结合对小花的描写,用心体会作者此时的情感。
3.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细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反复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这篇课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耐人寻味,如“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绿色到处泛滥”“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赏析,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以达到增强语感,积累语言之目的。
4.教学时应以读为主线,特别要注重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之后,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读出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5.这是本组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本课后,可让学生结合本文及前面三篇课文,谈一谈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再认识,使本组教材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深化学生的感受,升华思想。
6.注意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可推荐学生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惬意在哪里
- 真爱的体现
- 读《生命不打草稿》有感
- 读《荷塘月色》有感
- 读《一百分的谎言》后感
- 读《哈利波特》有感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 《海伦凯勒》读后感
- 读《匆匆》有感
-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 读《灯光》有感
- 2012观后感
- 读《愧对感恩》有感
- 丁香花开 2014年7期
- 夜色中的列车
- 爱的零距离
- 咦,看那朵雪花
- 雅安,我们和你在一起
- 丁香花哟,你给我一个梦
- 花朵在燃烧
- 心灵的忏悔
- 读你以前的信
- 爱,随着一群夜鸟飞起(外一首)
- 不知为什么
- 被刻下的名字
- 当我写下CDZ
- 森林之夜 2014年7期
- 于天地之外
- 南辕北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惊弓之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咏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珍珠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月球之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荷花(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检阅(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春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画杨桃(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翠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太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月球之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和时间赛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