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景阳冈》教学设计

《景阳冈》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1-03-11

《景阳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说说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读你印象特别深的段落,随机理解词语。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近代白话文,个别语句语言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

如何: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三、景阳冈打虎时,抓动作见特点

你觉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

1.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2.引导板书:机智勇敢 武艺超群

(1)那只大虫双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①“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也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②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感情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3)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①体会“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的好处。

②感情朗读。

3.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

四、 打虎前抓喝酒,写语言见特点

1.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打虎前喝酒,和店家的对话,自己的心理活动。)

2.快速默读这一部分,画画相关的句子,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3.引导,并板书

豪爽、倔强、勇敢、酒量惊人、胆量过人。

4.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1)豪爽

这酒真有气力!

(2)倔强

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3)勇敢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4)酒量惊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5)胆量过人

武松听了,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看了,笑道:“……我怕什么!”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6)好强

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5.这些内容和武松打虎有什么关系?(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武松的话语和心理活动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问我自己
一句简单的话
我家的小祖宗
生活的两面
考试
家庭三部曲
2004年的第一场雪
爱家人是我的福气
我很重要
友谊
展望奉贤美好的未来
父母.爱
感谢重逢
一只塑料袋
游泳记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中医大师岳美中的传奇人生
那些留存在燕赵大地上的血色记忆
基于系统耦合视角的河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瓶颈免责难题”释疑
冀东抗日英雄节振国
实际控制人性质、控制权转移与盈余管理
社会知识转化视角下的知识城市发展路径研究
“衡水三绝”和“三绝”的叫响
日军侵略热河暴行和热河人民的抗战
尘封了七十三年的英烈
平北抗日武装斗争与张家口的解放
住房消费的攀比性与主观幸福感
关于档案学论文现状的几点思考
抗战殉国第一位军长―郝梦龄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五下)
我教《将相和》
《景阳冈》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景阳冈》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 教学案例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五下)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五下)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例赏析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