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1
《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
1.“词”这种体裁在教材第1课已经出现,教师应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是否会背诵一些词,对“词”有哪些了解。
对于古诗,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课前,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查阅作者翁卷、范成大、张志和三位诗人的生平、诗歌特色,诗的创作成就,以便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准备挂图。
2.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应当指导学生先自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教师可重点点拨《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可对词的知识再稍作介绍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学。
教学第一步,可让学生自读古诗词,对照诗词后的注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然后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再要求学生把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使学生对诗词的意思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有的小组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画好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重点说说画了什么景物,他们的色彩、形状、位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画。本小组的同学做出评价,看是否把诗词中的景象描绘了出来。无论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只要可以激发想象,能够加深对词句的理解,教师都应鼓励,并给以必要的指导。
第三步,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有条件的可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渲染气氛,达到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在朗读中自然成诵。
3.注意诗的语言的丰富意蕴。如《乡村四月》中的“才”“又”二字,《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也”、“学”二字使用都简洁传神。《乡村四月》和《渔歌子》两首诗词色彩明丽,其中写颜色的词语有很多,如“绿原”、“白川”、“青山”、“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4.课后,可以动员学生从课外书中寻找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练习朗诵、背诵,为后面的“展示台”做准备。
5.关于识字写字,“蚕”、“桑”、“蓑”、“塞”的声母是平舌音,“昼”、“箬”的声母要读准翘舌音。识记字形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以前掌握的方法帮助记忆。教师重在引导交流识记方法。要及时表扬识字巧、写字好的同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爱上雪纷飞
- 滨河大道
- 春神来了!
- 迷人的西湖四季
- 清清的小河
- 冬的尽头
- 静思园
- 秋天
- 春的使者
- 听,这自然之声
- 外婆家的乡间小路
- 有这样一个地方
- 我爱大兴安岭的冬天
- 节日的欢喜
- 最爱的季节
- 记住奥斯维辛
- 什么叫尊严
-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编撰始末
- 《西游记》外传
- 挣得少更要去旅行
- 你凭什么有优越症?
- “挂羊头卖鸭肉”
- 印出来的腐败
- 梅娘:一脉文心,续写传奇
- 冤案的成本
- 犹太母亲的育儿经
- 十三岁女孩跳楼讨薪
- 在华沙,想起了张纯如
- 理解·沟通·成长
- 斯文扫地之种种
- 积累.运用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才能来自勤奋 教案教学设计
-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读读、说说、演演:《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 505班主题中队会中队会教案:民族精神代代传 教案教学设计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泊船瓜洲》《游子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秋天的图画》课堂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 点金术(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 教案教学设计
- 《捞铁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葡萄沟 教案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