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渔歌子》教学实录

《渔歌子》教学实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1

《渔歌子》教学实录

初夏时节的清风,所过之处青梨小果,浸润虞南平原。果林绕环之中,一曲《渔歌子》在上虞市谢塘镇小唱响。听着由乐清市乐成七小赵惠文老师执教的《渔歌子》一课,颇有一翻归隐田园,与世无争的乡间风情。新语文的课堂呈现着:赵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学生灵动的想象,师生畅游词曲美好的意境之中。

一、简练而富实效

由一幅优美的山原风景画,赵老师引出本课所学的词──《渔歌子》,齐读题后,老师问了一个问题:“‘渔歌子’,知道这是一首词的什么?”

当学生说这是一首词的“词牌”后,赵老师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词牌”的意义,使学生明确了词牌的用意。课至此,对“词牌”的理解教学老师还是没有放弃,紧接着赵老师又让学生说说“我们先前还学到过哪些词牌?”

生:忆江南

生:满江红

师:读一读这首词。读三遍:一遍读准字音,二遍读通顺,三遍读出点词的味。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尽情地诵读词句,美美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时空。

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西塞山白鹭鳜鱼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先由个别学生读,再由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师:读会了这些词语,再来读这首词,就容易多了。请同学来展示一下。

(朴实无华的课堂教学语言,清新自然的课堂引入,折射出赵老师清淳和谐的语文教学风格。没有刻意地渲染,只有掷地有声的课堂提问,扎实有效的引导训练,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对“词牌”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它在一首词中的意义,更将先前学过或课外看到过的词牌也在课堂上作了交流,使学生对“词牌”的理解更真实贴切了;三遍诗词的朗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尽相同的训练要求,大家可以择其所需而做到。词语的朗读教学,是理解一首词的基础。每一首词都有属于自己的意境,这些意境正是由这一个个事物所组构而成。读词语,便是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这些事物,为接下来对诗词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赵老师简练而富实效的课堂预设,开篇之时便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浓浓的语文味,简简单单教语文或便是如此吧!)

二、细心呵护每一位学生

师:刚才,我们已经读了这些词语了,请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词。

站起来一位学生,他读得很快,根本就没有任何读诗词的感觉。赵老师没有急着让他坐下,而是面带笑容地走到这位学生的跟前,轻声地对他说:“请你读得慢一点,如果能读得再响亮点那当然是最好。”

学生再一次朗读了这首词,听着显然比第一次的朗读有了明显的提高。

(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朗读的水平是不尽相同的。对待他们,我们更需要有一位语文老师所特有的细心与忍耐。赵老师的轻声细语,呵护着这位学生。从赵老师的言行举止中,这位学生感受到的是鼓励与支持,他也有理由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更好,事实也便是如此。这便是赵老师的语文课堂。)

三、尽展想象的臂膀

师: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我们要在读一首词中,想象词中的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首词,想象词中的画面。

赵老师范读《渔歌子》,生闭眼,聆听,想象。

(赵老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感染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大家都静静地听着,尽情地畅游在诗词所描绘的恬淡的乡间风情之中。)

师:你觉得哪个画面最美?

生:我觉得溪水叮咚,桃花夹岸,鳜鱼肥美,那是天堂般的秀丽。

生:我觉得西赛山前白鹭高飞的情景最美。

生:我觉得作者在斜风细雨中垂钓,肯定很自在。

师:你有没有看到这画面里的人?画中是他的背影,想象一下此时他会是怎样的面部表情呢?

生:他肯定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生:应该是很开心的。

生:他看着周围如此优美的风景,又自在地垂钓,肯定很愉快。

师:还有谁能发现这首词中优美的东西?

生:诗词中将事物的各种颜色都写出来了。有青色的、绿色的、白色的、粉红色的。

师:是呀,作者所给我们展示的是多么清淡悠闲的画面呀!

师:一首词走进去,你不仅会看到什么,还会听到什么,闻到什么?用心去闻一闻,还能闻到什么?

生:能听到白鹭的叫声。

生:能闻到桃花淡淡清香。

(“想象能使儿童生活丰富,情感深化,它是儿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语文教学中,一旦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参与其中,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一首词所展现的画面是无尽的,赵老师引导学生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不仅展现的是一幅静止的画面,更可贵的是老师引导学生想象动态的镜头。清幽的远山,流动的溪水,高飞低鸣的白鹭,悠闲垂钓的老翁,在赵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尽情想象,直至听到了鸟儿的鸣叫,闻到了淡淡的桃花香,那是多么深刻。)

四、灵动的课堂练笔

当同学们尽情地想象着诗词所带来无穷魅力,看着、听着、闻着一切的一切,赵老师适时地提出了练笔写作的要求:“书上写下你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一切。”(此时学生经过想象交流后,头脑中已经呈现了清晰的画面,适时地提出练笔的要求,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既练习了写作,又将诗词的理解疏理清楚了。)

五、新语文,深度的语文

在听取了赵老师的《渔歌子》一课后,我对“新语文”的理解是那是一种有“深度的语文”。它是我们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感悟,开拓其创新思维,发展其创新能力,并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和积累语言等的同时,挖掘蕴含在文本中深层的人文内涵,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文素养。

生读,“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

师:想到的是哪句词?

生:桃花流水鳜鱼肥

生读,“吹面不寒杨柳风,风里带着些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花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是怎样的细雨呢?“雨丝细细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师:不须归,轻轻地读,慢慢地念──不须归

师:要学好一首词,不光要理解词的意思,还要了解诗词作者写这一首词时的背景,那有助我们正确地理解诗词的情感。

师:和张志和的《渔歌子》相对,他的哥哥也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兄弟呀,为什么不归呀?

生:作者厌恶官场

生:作者为太湖美景所沉醉

师:作者在那里悠闲垂钓,又钓到了什么?

生: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游与山间的田园生活

(深度的语文,并不是单单指挖掘深层的人文内涵,还包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感悟人物深层的情感等等。这首词虽色彩鲜明,初看也只是一幅风景画而已,为什么千古传诵,回味无穷?原来在这青山绿水中,还有一位超脱名利的渔父在,他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中,自乐其乐,无复风波之患。而古往今来,多少人在尘世的风波中颠颠簸簸,或者经历过狂风暴雨,或者受不了凄风苦雨,很少有时间领略人生的乐趣,忽然面对着这不须害怕不须愁的斜风细雨,能不别有一番感慨?新语文的课堂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赵老师旁征博引,对同一景色的描写用不同的词句进行对比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词汇。这些使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更深刻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感受人格的魅力
热爱祖国为荣 危害祖国为耻
在梦与梦的边缘
本色
逆境造就人才
流泪
理想——永远快乐
且听梦吟
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珍惜诚信
盘旋的承诺
最后的一件事
灵魂·天使
心灵涅槃
呐喊
青藤翠蔓丝瓜香
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的困难及对策探讨
看不到的球赛
钢琴演奏当中的技巧分析
离异家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途径探析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能源结构预测分析
概述苏轼《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中的绘画美学思想
世界杯幸运儿
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
论中国学前教育政策演进之特点
语文课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舞台
浅析媒介对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
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要点及方法新探
其实还能更糟……
教师角色的转变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积累与运用
炭的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变色龙》学案
鹿和狼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热爱生命》学案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学案
孔子拜师 教案教学设计
2010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书写
语文园地三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清澈的湖水(第二教时)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