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7
七年级下册《口技》教学设计04
口 技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三课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从三方面记叙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写口技本身的声响,二是写听众的反应,三是交代表演的场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记叙与描写,是本文的教学的重点。关于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辩析等古汉语知识,这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与掌握,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难懂,串讲时,可以采取学生先讲,教师有重点地加以补充的方法。归结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可以用讨论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解题,介绍作者,范读课文,讲析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旧课,引入新课。先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背诵《卖油翁》,然后告诉大家,《卖油翁》讲的是酌油技术精熟的故事,这篇《口技》(板书课题)讲的是民间艺人技巧高超的故事。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课题。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三、作者介绍(请同学看注解)。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口技》这段文章,还见于金圣叹批本《水浒》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环与金圣叹几乎是同时人,现在还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断定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谁,课文著名林嗣环,是依据《虞初新志》。〕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正音正字(先请同学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
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顷(shǎoqǐng)吠(fèi)曳(yè)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懂珍惜
- 初夏的回忆
- 水色狂奔
- 泪花的光芒
- 珍贵的礼物??醒悟
- 生活需要掌声
- 秋千
- 先知后觉
- 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你的眼泪
- 泪花的光芒
- 假如我是一名作家
- 夜游
- 只在乎曾经拥有
- 童年情景
- 今夜随想
- 2015年最值得推荐的餐厅
- 用餐巾盖住脸 法国人违禁吃小鸟
- 哪些品牌将占领2018年市场?
- 双胞胎猫咪风靡网络
- 回溯美国古巴116年关系史
- 德国高尔夫美女球星桑德拉·盖尔
- 欧洲十二宝花落谁家(上)
- 美古复交幕后的秘密谈判
- 七巧板大象
- 星星点灯 2015年2期
- 世界最高科技游轮
- 美国人家的“年夜饭”吃什么(中)
- 被低估的职业棒球手
- 漫画与幽默
- 为了感情的健康 让电子产品走开
- 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学设计02
-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教学设计2
- 七年级下册《观舞记》教学设计
- 八年级语文下整册教案全集
-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 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1
- 七年级下册《口技》教学设计04
-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教学设计
- 七年级下册《口技》教学设计05
-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2(第三课时)
- 七年级下册《口技》教学设计02
-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4(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