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05-27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六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册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总领全文)
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2.学生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异水
千丈见底
水之清
急湍猛浪
水之急
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3.学生明确:第三段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扣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劳动最光荣
- 太阳
- 命运啊!飞翔!
- 离开土地的小树
- 我在乎明天
- 我的寒假生活
- 九月的阳光
- 母亲的微笑
- 变化
- 我最敬佩的人--鞋匠
- 没有不可能
- 我的乐园
- 暑夜
- 我的外公
- 醉花阴
- 陈映真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认同
- 试论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中“捕鼠机”的含义
-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的禅学思想
- 归来:一个穿越历史现实的意象
- 从“唱词”文学透视秦地民间文化艺术
- 心是永远的战场
- 人性的哀歌
-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 蓝花布印染点画工艺的隐喻美
- 《小妇人》的女性形象分析
- 山水画是寄寓思想的表意艺术
- 文学作品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探索
- 《礼物》中的“库拉”述评
- 从功能语言学的语境因素看《斗百草辞》
- 印度电影《三个傻瓜》的影视语言风格
-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