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21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
三、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师生可以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会。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四、拓展训练
提问: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端午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沈从文(端午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鼓励学生关心、参与有益的民俗活动。
五、小结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冬的尽头
- 春的使者
- 最爱的季节
- 清清的小河
- 节日的欢喜
- 静思园
- 滨河大道
- 爱上雪纷飞
- 外婆家的乡间小路
- 迷人的西湖四季
- 我爱大兴安岭的冬天
- 春神来了!
- 有这样一个地方
- 听,这自然之声
- 秋天
- 梅娘:一脉文心,续写传奇
- 挣得少更要去旅行
-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编撰始末
- 《西游记》外传
- 斯文扫地之种种
- 十三岁女孩跳楼讨薪
- 冤案的成本
- 印出来的腐败
- “挂羊头卖鸭肉”
- 犹太母亲的育儿经
- 你凭什么有优越症?
- 理解·沟通·成长
- 什么叫尊严
- 在华沙,想起了张纯如
- 记住奥斯维辛
- 《捞铁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505班主题中队会中队会教案:民族精神代代传 教案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 教案教学设计
- 读读、说说、演演:《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 教案教学设计
-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 教案教学设计
- 点金术(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泊船瓜洲》《游子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积累.运用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才能来自勤奋 教案教学设计
- 葡萄沟 教案教学设计
- 《秋天的图画》课堂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