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05-17
八年级文下册《雷电颂》教学设计03
雷电颂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民俗导入: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伟人掠影:
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了解屈原和郭沫若。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朗读感悟:
1、 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2、 播放《雷电颂》朗读:
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4、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参考:第一部分(从“风!”……“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第二部分(从“把你这”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故乡
- 美丽的金丝峡
- 青屏山美景
- 班主任刘老师
- 校园的四季
- 钦州三娘湾
- 赞冬雪
- 绿色的月
- 游双湖公园
- 马兰村一日游
- 美丽的大海
- 月下的伤
- 美丽的校园
- 美丽的雪景
- 大自然的美
- 国是之变 民必从之
- 身体的困兽
- 家族争生: 一份遗嘱一场梦
- 为医疗设备“治病”的中国好医工
- 蔡志忠:左手漫画右手物理
- 浪子的告白(外一首)
- 十年一觉北漂梦
- 初芽(外一首)
- 渴望“扶正”(点评)
- “为什么再苦再累都要奔北上广?”问题讨论启事
- 苏东坡的东莞
- 春秋记(组诗)
- 北漂,另一种寻找
- 南下记者的酸甜苦辣咸
- 秋风桐槐说就项羽
- 祖父的园子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
- 18《盘古开天地》(人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爷爷和小树》教案和教学札记(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
- 《我给_____聊一聊》教案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作文教学指导)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及课堂评析
- 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 《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人教版二年级第四册)
- 《快乐旅行》标准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作文指导)
- 人教版下册第1课《柳树醒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看电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操场上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秋天的雨设计意图(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