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1
八年级文下册《海燕》教学设计11
海 燕
一 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
二 了解象征写法和作用。
三 培养朗诵能力。
教学设想: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作者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渴望用战斗迎来光明前景的炽烈感情。教读本文,要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这也是审美教育。因此,以朗读引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按照朗读、理解、朗诵这样三个环节,达到教学目的。
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师的示范朗读(最好是朗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直至学生能够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能够朗读好这首散文诗,也就对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课文内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读课文基础之上,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对大海变幻的层次分析,有助于对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适当的层次分析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为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 介绍背景知识。这是学生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前提。
二 朗读课文。
三 初步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四 划分全文的结构层次。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 介绍背景知识。
△板书:海燕 高尔基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诗《海燕》。作者高尔基(1868—1936),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尼日尼•诺夫戈罗德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小说先投寄莫斯科《信使报》,后又投寄彼得堡的《生活》杂志。愚蠢的审查官禁止发表这篇小说,却认为它的尾声是一篇写景的文字。这样,《海燕》就被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在《生活》杂志1901年4月号上发表了出来。《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赞冬雪
- 游双湖公园
- 美丽的校园
- 钦州三娘湾
- 青屏山美景
- 美丽的雪景
- 美丽的金丝峡
- 月下的伤
- 校园的四季
- 绿色的月
- 美丽的大海
- 我的故乡
- 班主任刘老师
- 大自然的美
- 马兰村一日游
- 为医疗设备“治病”的中国好医工
- 渴望“扶正”(点评)
- 国是之变 民必从之
- 苏东坡的东莞
- 春秋记(组诗)
- 北漂,另一种寻找
- 南下记者的酸甜苦辣咸
- 蔡志忠:左手漫画右手物理
- 家族争生: 一份遗嘱一场梦
- 秋风桐槐说就项羽
- 十年一觉北漂梦
- 身体的困兽
- 浪子的告白(外一首)
- “为什么再苦再累都要奔北上广?”问题讨论启事
- 初芽(外一首)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及课堂评析
- 《快乐旅行》标准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作文指导)
- 18《盘古开天地》(人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 《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人教版二年级第四册)
- 人教版下册第1课《柳树醒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爷爷和小树》教案和教学札记(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
-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操场上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 祖父的园子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
- 秋天的雨设计意图(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 看电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 《我给_____聊一聊》教案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作文教学指导)
-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