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2
《雷电颂 》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伫立(zhu4)
睥睨(pi4
ni4)
咆哮(xiao4)
波澜(lan2)
污秽(hui4)
犀利(xi1)
劈开(pi1)
稽首(qi3)
驰骋(cheng3)虐待(nüe4)
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二、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让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介绍历史尉《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三、朗读课文
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围城》有感
- 缝中人
- 狗尾草也美丽
- 我的爸爸
- 为生命着色
- 读《青铜葵花》有感
- 读《边城》有感
- 中考散记
- 军训见闻
- 读《哈姆莱特》有感
- 读《温州的踪迹》有感
- 谈风景
- 读《谈时间》有感
- 星星的愿望(二)
- 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有感
- 满堂儿女 2015年2期
- 赏榕叶怀感
- 美丽的家园
- 永善人悬棺葬考略
- 嘴巴里的栅栏
- 领导要投诉
- 彼岸花开 2015年2期
- 和谐之春 2014年1期
- 亲情永远 2014年1期
- 《小团圆》是否有出版的必要
- 诗词六首 2014年1期
- 第三只眼看文坛
- 锦绣三坪 2014年1期
- 短讯七则 2014年1期
- 市长给我娘送礼了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07
- 《巴金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2
- 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 同步练习
- 《巴金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5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 教学设计4(第一课时)
- 《巴金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3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03
- 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 教学设计5(第二课时)
- 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2
- 《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4
- 《海燕 》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 《海燕 》教学设计4(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