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5
《巴金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5
教学设想:
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适值巴金老人百岁寿辰之际,引导学生对文学做一点积极的思考、质疑、探究,也算是一份特别的贺礼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
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2003年11月2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
标题课件飞入,由日、月
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
请大家听读课文《日》。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
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三、阅读探究《月》
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
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
——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
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思念着什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星星的愿望(二)
- 读《青铜葵花》有感
- 读《边城》有感
- 读《哈姆莱特》有感
- 中考散记
- 缝中人
- 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有感
- 谈风景
- 读《围城》有感
- 军训见闻
- 读《谈时间》有感
- 我的爸爸
- 读《温州的踪迹》有感
- 狗尾草也美丽
- 为生命着色
- 百年记忆的生命之光
- 打工妹奇缘
- 啊,胡杨林
- 红楼情恋录
- 开卷有益 2014年1期
- 初冬(外一首)
- “金不换”的价值:慈悲和忧患的人文关怀
- 黄华散记 2014年1期
- 黄华故地行
- 情醉黄华 2014年1期
- 我咋让哥丢尽了脸
- 总有些事情要放手
- 尚之空间:崇尚与抵达
- 市场经济是普世制度
- 爱的百分比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03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 教学设计5(第二课时)
- 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 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
- 《巴金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5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
- 《海燕 》教学设计4(第一课时)
- 《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4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07
- 《巴金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3
- 《巴金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2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 同步练习
- 《海燕 》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 教学设计4(第一课时)
- 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