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6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5
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能概括出母亲的形象。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设计]
1、 课文类型:讲读
2、 设计时数:2课时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歌曲录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学生朗读查找的关于母亲的诗词、格言、警句 投影1
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
大家准备得很充分,我们每个人都在母爱光环的照耀下成长 ,在母亲的目光的关注下成长。请听诗歌朗诵:《妈妈的目光》。
同学们,母亲不仅仅给了我们温暖的爱,同时她也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的母亲,共同了解一下胡适先生的第一位老师。投影2
二、 作者及其母亲简介(看课前提示及注释1)投影3、4、5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传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
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
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
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
三、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 学习课文内容
1、既然课文是写我的母亲,那么请大家找出文章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江西省2004年中考作文指导
- 现代文明的困惑
- 网友预测2006年中考英语作文
- 无言的结局
- 聆听苍穹的心跳
- 在桥一方
- 平头二叔的绿色梦
- 读《小马过河》有感
- 大自然
- 妈妈的爱
- 我的“C”天空
- 我找到了信心和勇气
- 枉自嗟先生传
- 吃苦是福
- 04中考作文导写与例文
- 事实与解释
- 话不可说尽
- 一直很安静
- 大漠孤城 2014年3期
- 人间笔记 2014年6期
- 知己知彼 2014年6期
- 说《批注》
- 微风的骄傲
- 著名邻居 2014年3期
- 微小说六则
- 动物短句 2014年6期
- 说“葬” 2014年6期
- 美国人读书
- 选择的智慧
- 贫穷县的贫穷经
-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6
-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8
-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3
-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专项训练
-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4
-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7
-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14
-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7
-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4
-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5
-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2
-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5
-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