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2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之四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教学知识目标:
⑴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⑵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稀”关系的不同
科学素养目标:
⑴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法,能初步体会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会从实验对比中得出结论
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的“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两组概念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
对于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
2、澄清石灰水、稀盐酸这两种溶液中溶质分别是什么?
二、新课引入
日常生活的经验可以告诉我们,糖、食盐易溶解在水中,但是一杯水是否能够无限制地溶解糖或食盐呢?
三、讲授新课
分组实验7—3
⑴观察现象:两支试管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都有剩余
⑵小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氯化钠和硝酸钾并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⑶总结归纳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⑷提问:判断某温度下、某溶液是否饱的方法是
⑸在讲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实验7—4
⑴学生观察现象:温度升高后,原来没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
⑵学生小结:升高温度时,原来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实验7—5
⑴学生观察现象:加水后,原来没溶解的氯化钠又溶解了
⑵学生小结:加水后,原来的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师总结:
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量的情况下,原来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因此在讲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时,一定要说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中才有意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讨论:你有几种办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小结: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饱和”、“不饱和”和“浓”“稀”的关系
饱和溶液一定很浓吗?不饱和溶液一定很稀吗?
分组实验7—6
观察:各10ml水,分别放入2克氯化钠和0.1克熟石灰,则溶液较浓的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相识
- 端午
- 生活的乐趣无处不在
- 玫瑰
- 我的新生活
- 危险的旅行
- 相信
- 流星
- 一份真心的微笑
- 中国
- 我当班长
- 数学
- 校园
- 破笼
- 被温暖照亮
- 生命不留遗憾
- 广告不可乱用
- 尼卡?图尔宾娜:一个天才女诗人之死
- 餐厅里的胜利
- 与陌生人交流
- 扎蝴蝶结的气生根
- 其实大家都比我们看到的更努力
- 花非花,画非画
- 胖子都有天使心
- 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女县长们
- 在眼睛里种朵花
- 屠刀下的大爱
- 只有青春不可辜负
- 让妈妈的梦想飞
- 明清时开设义学 解决穷苦孩子“上学难”问题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一厘米》导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别了,"不列颠尼亚"
-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各课导学案汇总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导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周庄水韵》导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命之舟》学案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囚绿记》导学案
- 鲁教版初四语文《诫子书》导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永久的悔》导学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各课同步练习汇总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孔乙己》导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